持戒的目的之一是要懂得物质上的满足
所有宗教的出家生活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单纯性、透过祈祷或禅定的虔诚,以及为他人服务。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对于教育、医疗及福利,特别具有服务热忱;佛教出家众必须多向这些基督教的传统学习。
个人解脱戒律的修行,无论是在家或出家,都可带来满足。举例说,出家众墨守有限的饮食——小型早餐之后是中餐,接着什么都不吃。他们没有权利要求:“我要这个食物或那个。”对于每天乞食所得到旳供养,无论是什么都一定要接受。因此,佛教的出家众不一定必须吃素,而是得到什么就吃什么。这就是训练对食物的知足;它减缓了要吃这种或那种食物的焦虑。在家众可以模仿这个修行,也就是能够不坚持特定的食物。即使你是富裕的,事实上你也不能比穷人消耗得更多,浪费只会对你不利。富人和穷人拥有同样的胃。
至于衣??服,比丘和比丘尼受限于只有一套袍子。要拥有多过一套的袍子,他或她必须得到另一个出家人的祝福,在心中记住这个额外的衣服是属于另一个人的。我们不能够穿着昂贵的衣服。穿着的限制是在修行对衣着的知足。在家众可以藉由节制衣着,来实践相似的修行。在每一个手指头上戴着多于一个的戒指,确实是太过头了!只因为自己比较富有,就认为多花钱在食物、衣着及装饰上是值得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一个出家人对于适当的住宿感到满足是重要的,精致的房子是不被允许的;这被称为对住宿的知足。在家众可以藉由降低对于更好的房子、家具及装潢的永无止境需求,来实践这种修行。
检查自己对食物、衣服及住屋的态度。藉由减低期望,你可以提升满足感。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应该被虔诚地放在禅定与问题的终止上,这与第四和第三圣谛相关联。如此一来,知足是基础,而所造成的行为就被称为欢喜禅定和舍弃。
我们应该对于物质领域感到知足,因为它们必定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心灵就不一样,因为它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一个不满足的人拥有了全世界,或许还会希望在月球上拥有一个旅行社;但是个人的生命有限,所能拥有的金钱也是有限的。最好在一开始就感到知足。
然而,关于慈悲和利他则是没有限制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对自己目前的程度感到满足。事实上,我们是恰好相反的;在心灵领域上,我们对于少量的修行和进步感到满足,但是在物质上,我们总是要得更多。情形应该是将此倒转过来才对。不论是在家众或出家众,每一个人都必须对此进行修行。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