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拜神还是拜金

发布时间:2019-11-14 09:22:49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拜神还是拜金

  无论是北京潭柘雍和,上海龙华静安,还是广州光孝六榕,如今的香火那叫一盛,里面一水儿的慈眉善目菩萨心肠。他们捧着高大粗壮的香,脸面朝向佛堂庙宇,双手合十或趴在蒲团上,双目因香火浓密缭绕而呈虔诚流泪状,时而双眸紧闭在泥木像前念念有词,时而眼瞳晶亮在捐款箱里回向功德,时而行三跪九叩之礼,时而演抽签算挂之事,好一番宗教盛景,好一番似锦繁华。

  我倒不是说香火盛是什么坏事儿,我只是说,里面必有蹊跷及其动因,我想我们有理解的必要。如果我们统计一下主流,大多数人的拜神是有这样一个流程的,首先,打听某某寺某某庙很“灵”,然后怀揣着种种讳莫如深的“愿”,抵达该处并买门票“诚”心而入,然后对着里面的某做雕像或全部雕像一通狂“拜”,对自己主观认为最灵的其中一位说出自己的心声,最后找到一个红色捐款箱,扔下去或多或少的一些散钞,并“求”一个未来,若愿望实现,则再来还愿,如此往复一遍,若愿望泡汤,则再找个更灵的试试。这期间,还很可能会被看场子的某个业内人士拉去,一脸神色肃穆排忧解难的范儿,希望你抽个签儿算个挂看个面相什么的,以解祸福,以正视听,这是插曲,在此不表。

  就上述的拜神流程而言,除去心里安慰暗示之外,其实就特别像市场经济下的一种期货信用证交易,我买一种产品的未来预期,我支付目前的现金流,当产品在未来被制造出来之后,我就拥有这个产品的各种权益,并且缴纳交割的费用。这时候,膜拜的人是做空的买家,许下的愿望是人神的期货,神仙们是需求满足者和寄存者,并通过寺庙收到的香火钱,使自己在凡间有更大的道场和更华丽的包装,这拜神的流程通过人类拜金的社会得以无比扭曲延展,人们变成了功利的动物,最后变成有了需求才抱佛脚,乱了心思才来消业,增了欲望才去斋戒,断了佛心才喊修行。

  照我看,膜拜不该是这样子的,或者不该只是这样子的。膜拜不是请佛排忧解难,而是敬畏和金刚心,膜拜不是托福终身,而是忏悔和精进心,膜拜的表象是佛像,但其实是反观自己的内心方式。释迦牟尼圆寂之前,为了让天下佛陀的子弟继续证悟佛法,就说如果我不在身旁的时候,而内心不坚定的修行者,你们就看我画像如见真人,定能坚持修行的决心。如此这般,发展了几千年之后的今天才有了诸多的佛像和佛堂。如果从宗教的本心来看,膜拜本身是一种寄希望自我证悟佛法而生敬畏心的一种仪轨,并不具有现实生活的帮助意义。它更像是一种祷告一种发愿,有此坚固心,方证菩提。从这个角度讲,世俗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恰恰是磨练肉身的方便之门,磨难是我们证悟佛法的良药,然而我们却在佛的面前求他格外开恩,去除磨难与困苦,这已经与佛陀倡导的修行精神有所差池,加上还用有形的物质资产去换取无形的精神庇护,这更是一种南辕北辙荒谬。

  拜神而不拜金,崇佛而不迷信,虔诚而不依赖,有情而不执着,试问天下人,能有几何?唯有慈悲的佛陀,笑看这,众生的悲欢离合。

\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解释

  • 金刚经唱诵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