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发布时间:2019-11-10 09:23:55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我想你们已经听够了关于佛法的慧识,我确信你们都很欣赏佛法所能发挥的功效。既然你们现在已经在知性上明白如何奉行佛法,以谋求问题的解答,我不打算再强调这些。

\

  当谈到佛、法、僧的时候,我们不能认为这些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不仅只是历史事件。法师也不只是指着未来说:“如果你现在修某种法,未来会得到证悟,使你快乐”。法师的开示,主要指的是现在,是你当下的心念。  即使谈到业,亦即因果的运作,我们主要的用意也不在于证明去年发生的事情,如何造成了今天的某个特定的经验。相反地,我们所说明的是,如果你今天早晨带着暧昧的动机做事,即使在同一天,你的心中也会感受到负面的效果。更切身的是,懂得这种即刻的改变,而不只是为老早已经发生的事件收集历史或是哲学的知识。  譬如,你从修道三要中所学到的,不仅是解释,还有你听法时内心的状况。如果以过于知性的态度来听法,可能只觉得法师做了某个开示,如此而己。西方人经常有一种态度,他们认为:哇,他讲得真棒!但是,如果你内行的话,就知道法师并不是在发送伟大的智慧,他只是在形容你的内在发生的事情。他只想鼓励你更仔细的观察自己,法师说的法简单明了。听法之后,你自己得到的觉悟,才使说法真的很棒。 因此,这其中大半看你怎么听。应该像在看电视上令人兴奋的影片,密切的观看,热切的想知道下文。同样的,当法师说法时,你应该注意观察他从你内心激发出什么东西。他说的话和你的体悟,应该同时发生。佛法的智慧,处理的毕竟不是心灵世界陌生、奇特的东西,所谈的就是你,只是你。而且,所关切的只是你的心识状态,并不是你的身体、鼻子或头发。只在乎你的心理状况和心态。  有些人或许认为,佛法完全是东方文化的产物,其实不然。当我们提到“文化”时,通常是什么意思呢?文化实际上只是相对思想下的产物,是某一特定国家或是人们共有的幻觉,因此,与佛法的智慧真理连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把这个名词稍微引申一下,可以说,佛法是我们自己进化的慧识下所产生的的文化。但是,这个名词一般并非如此使用。 当某人说佛法有文化上的限制时,往往只是找藉口。他说:“法师是在教导他自己的文化。对我来说,那是外来的,我这个人修不来”。人的心永远在找藉口,只要观察一下,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好像糊里糊涂,你不但不去找出迷惑的原因,反而认为:“噢,我今天不可能修什么法了”。这是很常见的反应,不是吗?其实,这显示一点也不懂佛法真正的意义。 佛法的智慧不是任何人的文化,佛法教我们如何从任何表面的幻觉之下,顿取内在的了悟。  文化是什么?早晨起床后,你的心立刻转到厨房。你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我的早餐在那里?然后,午餐时间,又想吃一顿午饭。这些东西构成文化,不是吗?但是,这种娑婆文化,显然与佛法的慧识没有什么关系。佛法与这种社会的外在习惯没有关连。  你如何以佛法慧识开始一天呢?与其跟随自我的直觉的呼唤,不如小心的醒过来,留意内心的感觉以及心识的状态。然后,设定发心,让它带领你度过这一天——“我今天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它一定比吃饭来得重要。如果我活着就只是为了吃饭,这种生存是没有价值的。今天最好发菩提心,回向步入解脱与成佛的安和之道,以利益所有如母有情。”接着,坚定的下决心——从此刻开始,直到入睡,我要恒时觉知自己身体、语言、意念上的每个活动。把自己的心安住在平和的境界。 早晨培养出这种心念,就不需要整天不停的提醒自己这种动机,你不必认为:“我要变成虔诚的人,所以必须做好人”。早晨培养的真诚动机与大决心,使你平和的度过一整天,即使你碰到生气的人对着你大吼,也能够不为所动。这并不意味着压抑自己,或是强制平息自己的忿恨,你的自制自然而平静,来自深切认知烦恼的根源以及恶业的弊害。 但是,不要只因为我或其他任何人这么说,就相信了。要自己审查意念与感觉如何进入内心。如果每天都这样做,我确信你将发现用佛法自制,是非常实际的方法。  持诵咒语是一种有力技巧,可以控制内外在环境。我们经常重复持诵的一个咒语,就是释迦牟尼佛心咒——  嗡 牟尼 牟尼 嘛哈 牟尼耶 梭哈。咒语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能够帮助内心保持安详与平和,自然而然使心念统一。咒语使你的心能够受纳极微细的波动,因而提高觉察力。持咒消除粗重的恶念,使得心念清澈,就能够反映诸法的实相。修持超凡的咒语,确实能够净化所有身、语、意污染的能量。  但是,持诵咒语算不算超凡的禅修,在于自己及自己的智慧。咒语的力量,完全发自它本身,不是某种古老的神圣音符,可以光是口诵而不沉思,就自动会使你在精神上获得巨大益处,这是错误的观念。譬如,假设你被渴切的欲望控制,光是无心的持涌宇宙中具加持力的咒语,利益也非常有限,只不过是凡俗的活动罢了。  假设你坐在某个地方,一边持咒一边在想:巧克力,巧克力,美味的巧克力。心思完全被巧克力或超级市场中其他的美食占据,这样持咒,怎么可能变成超凡的禅修呢?如何能够导致恒久的安详呢?持咒要产生效果,要把心静下来,达到某种程度,至少要有若干定力。  再者,你应该有纯洁的动机。只关心为自己谋求世俗的享乐,还不够。持咒的真正目的,和佛法其他一切修行法门一样,是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不要一直想:我要……我要……,而是要设法发出帮助他人的清净愿。不必对这件事情过分知性化或情绪化,只要把咒语的能量回向利他的终极目标,自然就会产生有益的结果。  咒语也有治病的力量。譬如,有时候因为被自己扭曲心念的邪能占据,有人暂时神经失常。咒语具有净化力量的震波,能够使人心复归安静、平顺,因而治愈心病。由于身体的疾病和扭曲的心念密切相关,咒语也可以有效的治疗生理的疾病。这种现象并没有什么希奇,科学试验已经清楚的证明了咒语的治疗力量。  佛陀的咒语“嗡 牟尼 牟尼 嘛哈 牟尼耶 梭哈”,它的特殊涵意是——“控制,控制,最大控制”。现在,你可能认为,佛教太强调“控制”,以为法师是在告诉你:“你的迷妄心充满了恶念,必须严格的限制它”。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本意。如果在早晨做好心理建设,整天都会自然对自己的行动更加自觉。心向一旦定下来,内心的钟表自己会继续运行。这是事实,因为当你把许多能量导引到一个方向时,后续的能量势必随顺相同的道路。 引导心念,就像是“要为良马系上缰辔,才能骑它”。马是一种力量很大的动物,如果没有办法适当的控制它,它会狂野的奔跑,可能会伤到它自己与其他人。然而,如果你能够驾驭它的所有能量,马的力量大,可以用来完成许多艰难的工作。这种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我们的身上。依照科学方法来观察,身体、语言、意念不外是不同形式的能量。因此,如果你在早晨强力地设定动机,导引自己的能量,身体、语言、意念其余的能量,都会跟从相同方向。因此,我们所说的控制,就像是飞机的驾驶并不是“限制”,而是用导引飞机的力量。语文的问题,在于不能真确的描述内心的经验。但是,如果亲身修过某个法,并且从中获得体悟,那么,“控制”这样的字眼,将不会对你造成任何问题。 一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早晨。或许,有时候当你醒来时,感到头痛或腿痛。但是,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这些疼痛,而是下定强烈的决心,培养出纯净的菩提心,一整天都保持这种心态。决定好要做这么修,第一天可能显得有些困难。但是,一天天过去,会愈来愈容易发起这份纯净的菩提心。这是你制约自己的心往特别良善方向发展,得到的结果。  无论大家读了多少佛书,几乎不曾花过一天的功夫试验这个方法.但是,假设你去尝试,内心势必充满平和的觉知。当然,开始任何这种修心的法门,你只是在模仿一样曾经听过的事情。任何一种修法开始的阶段,都是如此。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你可能很容易的就失去耐心,认为是勉强又不自然的事情。某一天你也许盘坐禅修,期望奇迹会出现。如果没有发生奇迹,你可能会自问:“我为什么要依循这个奇怪的东方习惯?”然后,负面的思想就回答你:“你只是像猿猴一样的在模仿法师禅修,没有什么道理要这么做,何不像其他人那样,坐在舒服的椅子上。”  因此,必须非常留意自己的心念。心念非常知道如何找理由说明不应该采行那些调伏它的方法。你应该很清楚,不要理会疑心发出的怀疑论调,稳定又耐心的继续修心。另外,你还要了解自己经常同时有两种意念。譬如,洒扫房间时,有个心放在实际在做的事情,另外一个心可能专注在持咒。这并不表示两种心互相冲突,也不表示持咒不真诚。即使在修法,你仍然涉入相对、世俗的生活。活在世界上,必然有许多一定要去做的事情,譬如工作赚钱、泡茶煮咖啡、烧饭等。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只要明白,那是相对的俗务。因此,当你的心一面放在世俗的事务洒扫房间,同时,智慧心也可以在运行之中。  有时候,咒语是引导这种功能的方法。咒本身是一种能量,但是,完全和凡俗的震波不相干。咒语绝对纯净,源自单纯的慧识。因此,如果内心滋生如此纯净的智慧能量,即使在做世俗的事务,心中还是一片祥和。从这个角度来看,心好比一片海洋,即使表面上浪涛汹涌,基本上的本质是宁静的。  要是你能够调和慧识,就能够把相对环境中的能量,譬如颜色、各种感官的知觉等,转化成大乐。如此,你所觉察到的外在能量,便没有办法攫取你的心,引发欲望、吸引力,以及其他恶念等,你的心能够控制使整个环境升华、超俗。运用这种导向或控制,便不会以贪着心诠释不同的现象。所有其他相关的烦恼也都不会生起,你也不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顺逆境界上上下下。  说到了这里,可能会产生一个经常被提出的问题:“如果你超越这些外境,把它们转化成为其他东西,难道不是仅仅在心里制造一些投影呢?否定现实的方法,怎么可能奏效呢?”一般西方人都非常聪明,很容易提出这种问题。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先问你们另一个问题:“你们所看见的事物,真的有‘好’或‘坏’之别吗?”你或许认为你所看见的好、坏事,真的就是那个样子。其实你怎么知道这个是真的呢?我不认为你提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你或许会说:“因为我觉得那是事实。”  但是,你为何有这种感觉呢?  你回答:“因为我亲眼看见了。”  但是,问题是:“你的眼睛所见一定正确吗?你真的一直看到真相,不会被内心的投影蒙蔽吗?”  你会回答:“当然不能。但是,这一次,我看到的绝对是真相。”  “你怎么知道呢?”  我敢保证,这个问题绝对得不到肯定的答案。你可能会花一辈子的时间去思索,但是,很难得到一个完全满意的答案。不要把这些的重点弄错了。这个问题的困难,不在于暧昧的哲学观点,这不纯粹是理论问题,是来自自己的经验。问题在于,你并没有见到所有现象的绝对真相。觉察不到这个层面,很难谈论真相。  当我问你:“你怎么知道自己所见是真、是假?”  你可别想着:“哇,他在给我出难题。我想只有法师自己才知道答案。”  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没有人向你隐瞒深入的答案。唯有你去调查自己经验到的所谓“真相",才会开始了解问题所在。  想一想,当黑人面对白人时经常会发生的状况,他们根本没有真正看见对方。相反地,在白人心目中所想像的黑人,是被抹黑具威胁性的形象,黑人对白人也一样。然后,他们根据这种想法,采取僵固、先入为主的方式互相对待。为什么这种种差别,有力量影响他们的心呢?毕竟那只是一些心理投影,和彼此的人格真相毫不相干。一切差别都出于他们看事情的方式,而不在于所看见的对象,这就是观想。此外,他们所想像的并不是由法师教他们的,是他们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当我说建立适当的观想,来超越相对的现实,并不是在谈论迥异于人们一向所做的事情。观想足以强烈的影响人心,用适当的动机加以净化后,可以产生极大的益处。 经验告诉我们,让阳光射人黑暗的房间,黑暗立刻会消失。这一点毫无疑问,不是吗?当你观想释迦牟尼佛,像是如同太阳一般灿烂的智慧,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这种功效自动发生,加持你的心,使你有控制力。当你对释迦牟尼佛的观想很强烈又清晰,而且认知佛身不是由实体的能量构成,纯粹是法身的化现,也就是真正的慧观,你这种观想即使只做了五到十分钟,也相当有效。不需要言语,观想本身就够了。 假设你走在街头,看见橱窗中有一些漂亮的衣服,激发你攫取的欲望,以及其他矛盾的情绪。当下你就可以把那份能量,转化成为佛陀光明的智慧身,或者,如果懂得回应,甚至可以把那份能量融入空性。透过这些修持的方法,觉悟到你投射在这件衣服上的攫取态度,只是存在于一个烦恼的相对心中,和真相本身无关。不管你被激起什么烦恼,都会自动消失。所有的困难也不复存在。如果你的心还困在迷妄的心理投影,想着:“噢,这件衣服真美丽,但愿是我的”。那么,这个迷人的影象一整天都会萦绕心头。 停下来想一下,就明白这是实情。你或许觉得:“法师说了许多话,都只是臆测,没有真实根据”。你不必盲目的拒绝或接受任何教导。相反地,把它们拿来试验,亲自看看是否属实。我前面说过,佛法不那么在意过去与未来,更关切的是此时此刻。所以,不妨亲自试验这些教导,看看它们值不值得。  在此,还可能生起另一种怀疑。你或许会想:“用这个转化方法应付美丽迷人的对境,相当容易。不过碰到大的难题,我能应付得了吗?万一有人和我过不去,甚至打我,要如何控制呢?”这的确是重要的考验。不过,只要充分正念、正知,即使遇到这些不愉快的情况,还是能够转化成为佛法的修行。 和某人或某件事陷入痛苦的关系中,首先要记住,负面的反应根本于事无补。自怜、自卫、以及敌视的态度等,都无济于事,只会使你更紧张、苦恼。冷静的回想一下自己过去的经验,就会相信这是事实。负面的思想与感觉,只会带来眼前与未来的痛苦,所以务必采取更有益处的反应。  与其陷在悲哀与仇恨,不如仔细观察自己内心与外在的情况,并且提醒自己:“等一等,冷静下来,这件事情也会过去的。”即使只能止住怒气几秒钟,心也会稍微清醒过来,使你能够在比较理智的状态下,更有技巧的应付这个状况。 记住,现在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一定有缘由。或许是过去侵略别人的业果成熟,因而受报。你应该感到安慰,这么轻松的还掉了业债。即使这个遭遇带来极大的痛苦,你还是可以把它当做加持。应该想:“或许烦扰我的人或事,其实是佛的智慧化身,藉这个形相令我觉悟J日果我能够从自己所受的痛苦中,学会悲憨受苦的人,并且避免造业,带给自己这种痛苦。那么,即使别人让我吃尽苦头,也是值得的。假如人人都把我当做婴儿一般对待,自己的情感及心灵永远也没有机会成熟。',能够这种想,就可能把仇恨的情绪化为感激,出自深刻的体会,真诚的去做。  这种处理逆境的方法确实异乎寻常,对大部分凡夫来说,十分天真,或是有些疯狂。但是,对于了解佛法慧识的人而言,却是带来真正成长的最佳途径。他知道,一般世俗接受的应付问题方式,是迷妄的,只会带给大家更多的痛苦与不安。相反的,利用一切有害的情况,促使你对自己的心念,有更深刻的了解,非常有益。  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不经常和他人连系,尤其生活在大都市中,更是如此。这些关系之中,其中必然有一些是令人不快的。但是,只要我们必须继续和别人沟通,还是尽量在过程之中学习吧。毕竟,我们还不够完美,很多地方有待成熟,必须了解。 我所说的一切,对于配偶以及关系非常密切的人们来说,尤其真切。他们之间必然经常发生冲突,一定要很有默契,才能维系这份关系。即使其中有人故意做出坏的行为,只要另一人真诚的把佛法慧识放在心上,也不会产生问题。恶业甚至可以转化成为佛法,使双方都获益。  虽然仁慈很有价值,但是不一定要甜蜜的待人,以为把“我爱你,我会对你很好”这句话挂在嘴巴上,才是在修习。或许你这么做是为了得到对方的恩惠、保护或是得到安全感。用这种方式依赖他人,永远无法发掘、开展自己的能力。不要以为自己无能,人心的特性,就是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唯一需要的,就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与其用令人沮丧的方式,诠释自己的处境,不如利用它们来增加自己的智慧。这样,便能够把不愉快的状况,转化成永恒祥和的解脱道。称这种方法叫做——“转化逆境为证悟之道”。 遭遇不愉快的事情时,人们通常会说:“多么可怕啊!”如果深入的探究,一再问自己,这种情况为什么那样可怕?最后一定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没有人能够证明,事情天生“可怕”的。凡是凡夫心感到可厌的事情,都可以用佛法的慧识,把它转化成有效的修行之道。这是绝对办得到,而且所有人,尤其是住在大城市的人,迫切要它。人特适合听这种转化逆境为顺境的教导,在科学文明比较落后的地方,人们可能难以了解东西怎么能够互相转化。但是,教育制度,十分强调研习外在环境变化的各种循环。因此你们听到藉转化内在的心态,影响情感生活时,至少可以从知性上了解,为什么这是可能的。 大部分人都为别人工作。这提供许多机会,去利用可能变得困难与无聊的情境。早晨去工作之前,应该重新肯定自己的动机,忆念苦本质上无所不在,对所有众生生起悲心。然后,回向自己一天的能量,利益其他众生,把自己工作当做特殊承诺的那份能量,下决心尽量勤勉地做事。有了这样稳固的基础,开始工作时,便不至于陷入偷懒、无聊或厌恶。了解到工作没有效率,欺骗老板,在财务或其他方面都没有好处,就会用使老板和自己都高兴的方式,做工作。抱着这种态度,日子会过得非常值得,有目的,不至于无意义的浪费时间。 当今有许多人,对于各种运动,非常感兴趣。这些活动是为了使我们更能掌控身体而设计的,可能非常有益。不过,努力控制自己的意念,因而利益其他众生,才是更有价值的运动。运用这种修心训练,能够获得伟大的成果,包括成佛。最有效应用这种训练的方式之一,是把所有凡俗的情境使它成为修行之道。 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一个老人,很想学佛。不幸,他非常迟钝,佛陀的教导,连一句都不能了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对于这个老人什么都学不来,感到十分失望,认为他无药可救。僧众一个接着一个的拒绝老人,使他伤心的认为,除了投河自杀,结束这个可怜生命之外,别无他法。释迦牟尼佛以无可比拟的洞察力,晓得即将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情况,立刻派遣一个最亲近的随从,前去劝解老人,告诉他,佛陀打算亲自教他一个修持法门。这位沮丧老人被带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的说:“你不必接受详细的教导,课诵或背诵倡颂。你的修行法门就是清扫庙堂,尽量维持整洁。当你扫除灰尘时,默想扫掉尘埃!消除臭味!'你能够做到这样,就够了”。  有了这个非常容易实行的法门,使得老人受到鼓舞,热诚的展开工作。他每天都会清扫庙堂,背诵他得到的口诀。有一天,他和平常一样,清扫庙堂地板上的灰尘时,开始思维:“我觉自己现在了解,‘扫掉尘埃’真正的意义了。尘埃不在身外,而在内心。恶臭不在庙堂,也是在我的内心。我应该清扫的的不是庙堂,而是自己的心。”轰然一声,这份顿悟很强劲的破除他的烦恼,使他立即悟入整个佛道的奥义“四圣谛”,片刻间从一个无知的清道夫,变成了高贵、荣耀的圣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开发佛法的慧识,并不需要得到许多详细的资讯。需要的是,凡是你学到与所经验的一切,都直接融入心中,并且立刻用行动表现出来。这样,即使你只听到一点点佛法,也能够完全打开你的心。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什么,而是你怎么学。老人受持了可以想见的最简单的教导,因此,一了悟到关连到自己的生活,他立刻获得非常高深的证悟。  同样,你应该把自己所觉察到的一切景象、声音、气味等,都转化成为佛法的慧识。这样的做法,比起情绪化地攫取或拒绝自己的遭遇健康多了。如果你见识广博,能够把内外在环境中一切的事情都统合为一体,生命会非常值得。不会怀着瞋恨、执着与无明污浊,观看世界,万事都显得明激、清净。  许多时候,你所觉察到的混沌,大半出于自己的投射,而不在对境本身。譬如,走在街道上,你认为街道上扰攘的活动是污染的现象。其实,这不一定是事实。匆忙拥塞的交通与街道事件,啬你的不安全感,使每个行人都像在对别人生气。然而,如果停滞不前下脚步来和人说话,你很可能发现,他的心和你一样。你只是根据瞬间即逝的印象,做了肤浅的判断,认为城市与行人怀有敌意。  人心充满了许多类似的错误观念。有些人认为,错误观点的本质是哲理,通过学习才会产生。其实,一般而言,并非非如此。错误的观点不必从一个心转移到另一个心,也不靠一系列复杂的错误推理。相反地,一旦业力与烦恼牵引心识,投入染污的身体,心识便沉浸在许多错误的观点之中了。譬如,相信这个“我”是独立、自给自足的个体。这些错误的信念,不靠言语或是哲学的思想。事实上,刚好相反。唯有烦恼心要在意识层次自我表达时,才运用言语来传达扭曲的见解。所以,不要以为你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学过哲学,内心就没有错误的观念。  观看自己的心,以便发现心中的烦恼,很有意思,不是吗?运用佛法的慧识考察事物,永远不会感觉无聊。看见心念非常迅速的创造新情况,再对它起反应,很神奇。更妙的是,掌控整个过程,看见每件事很容易就可以转化成修行。不管有没有工作,许多人觉得,人生已经没有值得去做的事情了。佛法的智慧会让你永远没有闲工夫。你一直要留意自己的心,忙着学习新东西,而从中获得永远实用的知识。这种知识来自自己的人生经验,不同于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能够从书本以及自己的经验学习,固然不错,不过,后者很显然更有价值。  生而为人真是非常幸运,具有宝贵的能力,懂得运用明辨对错的理解力。你与狗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你能够检验自己的行为,而狗却不能。因为你能够判断自己身心的行为是否健全,使你有大好的机会与责任,看清自己的过错与短处的本质。虽然这比注意别人的过错,来得困难许多,要是能够发现并根除自己的弱点,非常有益,倘若不利用这个稀罕的禀赋,反而盲目又糊涂的随顺自己的本能,多么可惜!无论是好或坏的遭遇,都应该尽量用佛法最纯净的慧识,设法把万事转化成导向永恒安和的成佛之道。  我在前面指出,西方人到东方跟法师或上师学法之后返乡,会面临几个问题。或许你会怀念过去修法的仪式,觉得少了它就无法有效的继续修法。譬如,东方人往往在重要的场合举行法会。在这种法会中,经常用鼓、铙钹、以及铃铛等法器,配合特殊经本的唱诵。仪式是在佛坛的前面举行,佛坛上陈列着诸佛圣众的照片,经常精心摆饰的蜡烛、水供、香、油灯、成盘的食品和佛像。这种法会可能非常吸引人,使人很容易便认为是修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普迦”(PUJA),是梵文,意指“供养”。为何要供养他人呢?通常,是为了取悦对方,使他欢喜,这是比较低层次相对的诠释。从佛法来看,供养有更深人的涵意。当你把一切都转化为美好的景物、声音、气味等,并且在法会中,供养给圆满证得一切种智的表征,你自己才是受益者。透过法会仪式,把自己的能量导向菩提心,使自己更接近永恒喜乐与安和的悟境。  总之,你必须了解供养的心要。真正的供养,不在于唱诵,也不是你细心放置在佛坛上的水果。能够使你的心更接近永恒的喜乐,并且消除迷惑与焦虑的行为或禅思,才是真正的供养。因此,不要以为没有法会可以参加,就不能修法。法会不一定需要铃铛的叮叮噹噹声,或是铙钹的撞击声。你的一切作为,甚至包括饮食,都能够转化成供养。一切不外乎清净的动机。  每当你感觉口渴,伸手去拿水或是其他饮料时,检查一下自己的心念。不要无意识的大口吞下饮料,应该先返照一下内心,然后供养饮料,以便成就圆满的佛果。如果你学过嗡、阿、吽的加持咒语,不妨持这个咒。即使你没有学过这个咒语,在内观自己心时,还是可以把这杯水转化成最纯净的甘露。把自己所喝饮料的能量导向高超无私的目标,自然会得到有力的加持。这个转化过程不过花费几分钟,却和一个冗长的法会一般有效,使你的心升华,超越凡俗心的层次。  龙树菩萨说过:“我们不应该把宝贵的人身用在没有价值的目标上。”因此,当你滋养并照顾自己的身体时,不要出于虚荣心,希望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相反地,维护身体健康与活力,是为自己与他人谋求最大的福利。依循修行的道路,以达成最高目标,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一定要把所有进入体内的能量,转化成永恒安和的佛道。  要适当运用能量,最好的方法是,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处境,保持正知、审慎。只要能够以完全正知,审慎的做,单纯的行为也会成为佛法。譬如,饮食的时候,要留意神经系统内被触发的觉受。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外在的供养,禅修本身就是供养。同样,饮食的时候,能够保持和桦修时一样警觉的话,那么,所有的行为都会变成法供养。  从事任何活动,都会激发内心的感觉与感官的觉受。当它们涌现时,不要立刻想:“这是好的或这是坏的。”这种自发的反应只会滋生困惑,蒙蔽事实的真相。应该设法留意这些感觉与觉受,以省思的慧识加以审察。这样,便可以培养出警觉的习惯,使你的心更清明,比较不会分心。  为了对自己的言行保持完全的自觉,多少必须约束自己的举动。吃东西的时候,最好别说太多话。单纯的事情谈谈无妨,复杂的话题,需要费心思考,留待稍后再说,否则,你的心会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去,不能专注于吃的感觉,反而会漫游世界陷入困境、混乱中。因此,如果你想保持环境的平和,最好少说话。  然而,吃完东西,要讨论事情的时候,应该把心放在那件事上面,同样保持完全正知。注意当下发生的事情,不要去想刚才吃的那餐饭,或是下一餐。而且,不要无意义的唠叨,每一句话都改变主题。这只会促动根深蒂固的散乱习性。无数的过去生中,我们的言行一直心不在焉。不留心当下的实况。因此,我们无法掌握任何情况的全貌,由于心念不集中,每件事情似乎都搅在一起。所以务必要修心。开始实行时,不妨先专注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要被不相干的想法或幻想分心。学校经验应该已经使你深知专心的重要性。要是学太多科目的话,很难把任何一科读好,能量分散,变得太薄弱,使你没有办法真正了解所学的东西。但是,如果你一次只专心学一门课,就能够对这项科目产生清楚、鲜活的印象。所以,你必须掌握控制自己的心路历程,不要让你的心被带到一个接着一个的思想。  把这份控制力,延伸到自己所有的行为,自觉的引导身、口、意,不要懒散被它们牵着走。尽量专心一意,统合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样,对你的心很有好处,会减少冲突与困惑,使你能够摆脱过去坏习惯的窠臼。这些习惯只会使你受苦,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培养警觉力与正知力,加以对治。  前面讲的,有关睡醒、工作、以及吃喝的开示,也适用在睡觉。人们人睡时,大都带着失控,甚至是扰乱的心。睡觉时保持正知,比心思散乱好太多了。如果能够在床上禅修,非常有益处,这样,整个睡眠都能够转化成佛法的智慧。在大乘广博的教法中,对于如何利用睡眠与梦境,获得最大的益处,有详尽的解释。在此只需说明,睡前专注心念,可以保证自己睡得安宁、有益。  许多时候,过完特别兴奋的一天之后,你会想:“我就是睡不着觉,怎么办?”白天的能量,把你的心拉到许多不同的方向,它们仍在心中回响,使你根本不能入睡。在这种扰乱的情况中,可以靠禅修来集中心念,把心静下来,你就能入睡。有许人从过去的经验,就知道这是事实。甚至在白天,你不是也经常在禅修时睡着了吗?  等待人睡时,应该仔细检查,看看自己心中是被什么样的意念占据。你在白天里可能非常觉察自己的行动,但是,如果睡觉前没有审察自己的心,你浪费掉已经创造出来正面能量。在梦中可能生起的污染,会把白天获得的正面能量抵消使你醒来时,思绪中充满恶念(——或者至少是消极情绪,毛堃录入时注)。  必须平安入睡的理由之一,是因为梦境比起清醒时,更有力量而有效。你或许不相信而认为:“白天我能够意识到目己的言行,完全开放,身心两方面,对一切都能够有所体验。但是,到了晚上,心只是在做梦,创造心理的投影,这种无意识的状态,怎么可能心较有力量呢?”  我这么说的理由是,虽然你可能认为,自己在清醒时,注意力完全贯注在某件事情上面,其实,你的其他感官仍然开放,对于冲突的意象,会加以反应。然而,在梦中,你的五官知觉、眼见、耳听、鼻闻、舌尝、身触等,都不再活跃。譬如,梦中所见,是靠心眼而不是用肉眼去看。一旦你不再被感官的知觉分心,内心自然会定下来,而且具有很大的能量。因此,在梦中生起的贪心,比起白天偶然升起的贪着,效果将更加强烈,会在心中留下更深的习气。当然,如果能够在梦中专心修行一个法门,也会带来同样的效果。  我所说的这一切,你们一定要亲身考察它的真实性。不要因为这些话是法师说的,就相信了。不管在白天与夜晚,都要试验,看看掌握控制心念,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如果真诚的去修,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体验到显着的效果。所以,不妨当下就开始,如果你以正确的态度试验佛法慧识,便不会急于达成最后的目标。没有必要紧紧执着自己的修行,认为:“如果不能立刻得到觉悟,我就要自杀!”不要替自己设定最后的期限,这只会使你气馁。只要对自己的行为保持正念,并且尽量保持清净动机。这样,自然会达成目标。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解释

  • 金刚经唱诵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