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寒山寺以一赏塔影钟声之古韵禅风为悦,这是众多旅游者共同心愿。苏州市自1979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首届迎新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以来,到2006年12月31日已经连续举办了28届,声名远播,古刹听钟声,成为寒山寺一大盛典,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苏州特色旅游项目。以迎新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为纽带,祈求人生幸福,世界和平,寒山寺能够将人类这种共同的心愿聚集在小小钟楼的周围,表达出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盼望,这种愿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与全国各地众多闻名遐迩的寺院相比,梵呗钟声是佛寺所共有的,寒山寺既不是某一宗派的祖庭,历史上也少有著名高僧驻锡于此,为什么寒山寺能够历劫不磨,声誉鹊起?为什么寒山寺钟声越敲越响,名扬海内外?
苏州寒山寺性空长老曾经认为:其一,国内不少寺院都有钟敲,但独有寒山寺钟声最响、最有名,因为寒山寺独有张继诗,特别在日本和东南亚,影响颇大。其二,有的寺院敲钟主要为钱,我们主要为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其三,为什么日本人来听钟声的特别多,这有历史原因。一种说是,这种闻钟声去烦恼的风气,在唐朝时代被鉴真大师带到日本,也成为日本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除夕到寺院听钟声更是长盛不衰。另外一种说法是,寒山寺在日本人中的影响深远。还有一种说法是,日本人曾经侵略我国杀害了很多中国人,对此,一些真诚的日本人,最早是小山藤兵卫和藤卫昭担当下来,前往寒山寺听钟声,以佛教仪式祈祷和平,表示他们的内疚,忏悔超度亡灵。所以每年除夕到寒山寺听钟声的外国游客中日本游客最多。
真要探究缘由,并非片言只语能够说清楚、道明白的,我们尝试着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迎新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魅力的根源。
一、寒山寺钟声悠久激越清扬响彻古今——影响广
寒山寺听钟声可以从纵向历史传说与沿革、横向的世界范围和特殊阶段来分析寒山寺钟声影响深远、广泛。
第一,无可考证的民间传说,最初是与寒山寺的钟和钟声相联系。
有一天,妙利普明塔院(现寒山寺)前的运河里,从西方佛国飘来一口青铜巨钟,停靠在寺前运河的驳岸边,僧人们又惊又喜,说它是天赐的神钟。住持僧寒山子看到这口青铜古钟后,特别高兴,寺院里正好缺少一口大钟呢。所以吩咐大家一齐打捞。于是,寺里有三十七个僧人全部参与了打捞工作,拉断了九十九根粗麻绳,那口巨钟却纹丝不动。寺僧可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够搬运分毫。
打捞不着,寒山子很无奈,便说:“神钟不上岸,也不能够强求,那就推开这口钟吧!”说来也怪,众沙门七手八脚去推,那钟又象是被浇铸一般牢牢地粘在石驳岸边上,巍然不动。不管众僧人花多大的力气,就是纹丝不动。
这时,参与打捞的拾得,从竹园中拔起一根还连接着根子的青竹竿,去了枝,拿在手里,纵身就地一点撑,腾飞而起,跳进朝天的巨钟里。这时候,巨型大钟竟然荡了三荡,又能够飘流起来。拾得又是举起了竹竿,对准驳岸一撑,那口宏钟在水面上,就缓缓驶向了河心。拾得本想等待巨钟动起来后,想方设法靠近岸边后,再跳上岸来。那里知道,古钟到了河心,竟然飞快地逆水而行,顺河道入海,再朝正东方漂去,很快飘浮进东洋大海。
众僧人大惊失色,寒山与拾得也都慌了手脚,寒山沿着水边奔跑,拾得在巨钟里用尽力气、拚命想靠拢岸边;一个喊拾得,一个叫寒山。两个人你一声,他一声,一直喊到他们再也看不到影子,更听不到声音。
拾得乘着巨钟,安然驾波驭浪,竟然不知过了几天几夜,把拾得送到了萨堤这个地方停了下来。萨堤人听说拾得是从大唐朝中国来的,也十分惊讶,他们蛮好客,请拾得登岸,热情招待,还用了九条壮牛二只老虎终于把巨钟拉上了岸滩上。
这个名叫萨堤的地方就是一个小村落。拾得上岸后,把巨钟赠送给萨提人,悬挂于村中心;又把青竹竿插入地上,没有多久就生长成了几株新竹。拾得勤劳聪明,便在那里落了脚,搭茅屋修行,很快茅屋旁边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翠竹来。拾得也是日夜思念不告而别离的寒山子及同修们。
可这边的寒山子日夜思念拾得,遍寻不能够再相见,不思饮食,人都落了形。有人出了个主意,认为拾得长期不归,可能是迷路了,于是,建议敲钟寻人,说不定拾得能够听到钟声会循着声音回来。寒山子采纳了那人的建议,就真的请了铸造冶炼的工匠,按着神钟的模样,铸了一口大铜钟,悬挂于新造的钟楼里面,称为“一方敲钟八面音”。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思念至极,寒山想起了跟随巨钟而去的拾得,就在深夜敲响了寺院里新铸的大钟,盼望着拾得能够寻着钟声回到久别的寺院中来。
说来也怪,寒山寺的钟声敲响,竟然能够飘洋过海,传到了萨提。拾得耳闻钟声,细细辨别钟声传来的方向,也勾起他对寒山的思念。拾得认为,这悠扬的钟声是寒山思念他的心声啊,于是拾得也撞响了位于萨提的那口巨钟,这钟声也传到苏州的寒山寺。这样,两边就好像是两个人在讲话,通过闻听钟声,把两颗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这样钟声按时敲响,经久不息。通过闻听钟声,一方面,他们通报了各自的平安幸福;另一方面,他们解除了思念的烦恼,专心致志投入修行生活,共同精进。
拾得后来就一直居住在萨提这个村庄,这个地方据说就是现在的日本。再后来,日本的大阪和静冈等地都建起了寒山拾得寺院。
第二,寒山寺钟声声名远扬、驰誉中外,它有一个得天独厚的艺术载体——张继的《枫桥夜泊》诗。
诗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佛视传心如指月,诗人得句在钟声。”这里的钟声似乎成就诗人佳作,而就是这首佳作传播了这神奇的钟声。难怪有人说,古寺名刹因钟声闻名,名诗佳作因古寺结缘,古寺疏钟因诗流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程德全《募修寒山寺启》称:“是诗也,神韵天成,足为吴山生色。然咏其地,非感其人,重其德也。”光绪进士叶昌炽在其撰写的《寒山寺志》的第一卷的开头便录下此诗,还斩钉截铁地说:“无此诗,志虽不作可也。”
唐代诗人张继,男,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生卒年不详。唐开元年间(713—741),科举名落孙山,唐玄宗天宝(742-755)十二载(753)登进士及第。至德(756-758)间与刘长卿同为监察御史。大历(766-779)中在武昌任职,后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在洪州分掌财赋,任租庸使、转运使判官,卒于任所。
有关诗人张继的事迹见于记录。席启寓刻《唐诗百名家全集》和《全唐诗》均存张继诗1卷,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其诗关切时事,诗风爽利激越,事理双切,景致简淡,禅味道风,寄兴遥深,意境高古。高仲武谓其累代词伯,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和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张继考》。
有人说,这首诗是在唐开元(713—741)年间写的,这年间张继曾进京科举考试未能及第。在返回途中,当张继泊舟苏州枫桥,眼见天上冷月西沉,再听枯树乌鹊的嘈叫,科举失意后的愁思正当“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他蓦然听到清脆的寒山寺钟声,钟声激发了诗人的诗情,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诗人听到这清越的钟声,解除了他一切烦恼与忧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新的生活,盼望着能够金榜题名,将来能够为国为民施展人生抱负。诗人这样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样的大团圆结局,皆大欢喜,从来就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
也有人说这首诗是至德(756-758)年间写的,正遇安史之乱,中了进士而未能及时授官职的张继;或者说已经授官职了,却不能够伸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效力,只能够回到家乡的途中而郁郁不乐。张继为避动乱,泛舟绕道东南还乡,由京杭大运河坐船路经苏州,归途中夜泊枫桥,时值江南水乡深秋的夜晚,岑寂清冷,眼见江边渔火点点,勾起了客子的孤独愁绪,正是由于听了寒山寺夜半钟声获得了深刻的启迪,一夜无眠,愁绪涌上心头,思念家乡是否平安,国家何时能够泰平,触景生情,灵感顿开,诗意即生,遂脱口而吟出这道千古绝唱。诗人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种崇高精神境界,阐幽发微,历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
本诗以自然景色衬托含愁不眠的旅人,形成丰富而深远的境界,耐人寻味,赢得了广泛的共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了引人注目的一席。寒山寺也因有此诗传播,经历了岁月洗礼,历劫不磨,光耀史册!
对于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在国外也有广泛影响,在日本连童稚都能背诵。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说过:“凡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到今天它仍被编入日本学校教科书《汉文》中。在东南亚、欧美,这些诗句也很受青睐。
第三,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有殊胜因缘,从其举办规模,参加人员,影响范围来看全国独有。
从1979年12月31日,藤尾昭先生率领首届迎新年寒山寺听钟声“迎春访华团”日本友人到苏州,聆听寒山寺除夕钟声,名之为“听钟声、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此举得到苏州市对外友协的支持和配合,并倡导连年举办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至2006年,已成功地举办了28届除夕听钟声活动,活动规模一年胜如一年,人数逐年增多,钟声越传越远,寒山寺钟声已名扬世界。据统计,第一届听钟声活动,参加对象主要为日本朋友,计120人。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之后,除夕听钟声人数逐年增加,1996年第18届时,人数已经突破了5000人,至2001年第23届后,每年超过5000多人,而且规模在不断扩大,内容有新意,活动一年更比一年好。
前来参加听钟声活动的外国朋友以日本人最多,还有新加坡、德国、奥地利、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瑞士、瑞典等外国朋友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同胞。据报道从第1届至第28届听钟声活动的28年中,仅是日本朋友参加听钟声的就有5万多人次,国内朋友更多。参加第28届除夕听钟声活动的中外宾客超过5000人,其中日本游客达3000人。日本池田市日中友协会长、大阪府日中友协副会长、苏州市荣誉市民藤尾昭,每年都亲自率池田市迎春访华团专程来苏州参加该项活动。寒山钟声在海内外有着深刻的影响,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已成为寒山寺佛教文化特有的品牌,并已发展成为一种赋予时代新意的佛教文化形式。
新年零点零时整,正好是第108声钟响之时。钟声响起,庄严地宣布新的充满希望和喜悦的一年已经来临,寺院内外顿时欢呼声、祝贺声响成一片。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异口同声地欢呼,整个寒山寺及枫桥镇都沸腾起来,礼花在夜空绽放,色彩纷呈,与古寺的火树银花交相辉映。礼花腾空而起,绚丽多姿的花朵绽放在寒山寺的上空,寺里寺外群情沸腾,不分国籍,不分老幼以及素不相识者均互致祝福,寒山寺内外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这炽烈的气氛中,市委、市政府领导致新年贺辞,向欢聚在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的各位来宾朋友祝福,愿千年古刹寒山寺吉祥的钟声,给各位来宾带来福慧和好运,祝福我们的祖国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并愿寒山寺的祝福通过卫星电视传遍全球。
元旦前夜,由上海电视台、苏州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联合向全世界40多个国家进行实况转播。日本金泽电台也曾经在现场直播,百八杵钟声跨越时空,传送至海内外。日本朋友通过电波,使日本列岛的千家万户,也能同步听到寒山寺古刹驱邪祈福的108响钟声。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已成为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和平友好的纽带。迎新年听钟声活动是寒山寺的一个创举,为中日友好交往和苏州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变化。此后,听钟声活动年年举行,来寒山寺的日本听钟客逐年增多。伴随着寒山寺吉祥的钟声,日本客人欢快地唱起他们自编的歌词“古钟敲,驱烦恼,寒山寺,度良宵。钟声伴君祛烦恼,钟声祝君新年好。有缘来年再相会,年年相逢在枫桥。”随着听钟声活动影响的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国家的游客也来华聆听新年钟声,也有许多寺院如寒山寺一样敲响了新年祝福的钟声。
第四,在特殊历史时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也能够勃发出奇特的活力。
在众所周知的1989年那个特殊年代,寒山寺还是如期举行了第十一届听钟声活动。尽管参加的人数从1988年第十届寒山寺听钟声的1217人减少到799人,还是有这么多的外国人能够来到寒山寺参加这样的活动,这在当时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这场政治风波过后,1990年底的第十二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人数又上升到1500多人,令人刮目相看、十分欣喜!
与同样声名显赫的迎新年扬州大明寺听钟声活动还有一个暗中的竞赛,也突显寒山寺独有的特色与优势。据了解,在2003年是为了与日本有六渡之谊的鉴真和尚东渡成功1250周年,扬州大明寺僧众决定借此良机扩大迎新年大明寺听钟声的影响。于是将“2004年元旦撞钟活动”正式成为纪念鉴真东渡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可是去寒山寺的日本人依然远远大于去大明寺的人。大明寺是扬州著名的古刹之一,曾由唐代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鉴真大师住持,馆内的鉴真像常年供人瞻仰,海内外无数善男信女来此顶礼膜拜,大明寺也因此名声日隆。可元旦撞钟活动也连续举办了十多年,日本游客过去的却少的可怜,不看佛面看僧面,似乎日本人没有给恩师鉴真大师多大面子。
近的如扬州大明寺,杭州的灵隐寺,上海徐汇的龙华寺、闸北的宝华寺、普陀的玉佛寺、真如寺、金山的万寿寺、卢湾的法藏寺,远的如北京的大钟寺等等,都将在新年到来之前敲响吉祥的钟声。特别是在苏州本地,也是有不少地方在迎新之际有敲响吉祥钟的活动。这些听钟声活动都没有苏州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有吸引力,如是乎有些人就会疑问,为什么在苏州寒山寺这个蛋丸之地,究竟有什么可以吸引包括主要是日本人在内的世界各地的人来听新年钟声呢?
二、寒山寺钟声传承佛教文化沉淀历史——底蕴厚
钟声远扬!寒山寺的钟与钟声确实非同凡响,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从钟文化、才子文人到贵为天子的皇帝对寒山寺的钟与钟声情有独钟,我们看到寒山寺深厚的底蕴。
从乐器到法器,钟寄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传承中相互影响。钟在中国古代原是乐器的一种。在祭祀、朝会时不可或缺。印度的佛教法器中很早也有钟,我们称之为梵式钟。但印度的梵式钟在随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的礼乐钟相融合,发生了许多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寺院钟。我国寺院的钟,称为佛钟,一般有大钟、殿钟和僧堂钟三种。“钟”对于修道,有大功德。《百丈清规·法器》章云:“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又有经典中说:“洪钟长声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又《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在寺院做佛事,丛林集众时,都得用钟。现在已经演变成祈福求祥的法器。
寺院大钟之制源自印度,然钟在该地系称犍稚(ghauta),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中说:“阿难(中略)即升讲堂,手持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此有木、石、铜制之别,雕刻极为精美,多悬于钟台。
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到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此物多为青铜制,外形朴素,常刻有铭文,且自六朝时代起多挂在钟楼。如《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列有大周二教钟铭(北周·天和五年武帝制)、大唐兴善寺钟铭、京都西明寺钟铭(康·麟德二年造)等。又,苏州寒山寺之钟,因唐·张继古亦有梵钟,然其制稍异,无袈裟(左示右举)。其中,新罗·惠恭王七年(公元七七一年)所铸造的泰德寺钟,现今悬于庆州南门外的钟楼。
日本的梵钟深受中国、朝鲜的影响。其被列为国宝的寺钟之中,有不少即来自此二国。
有关鸣钟之法,依宗派、地方而异,但通常是以三鸣钟为始,以二鸣连续作终。又,鸣钟的次数以十八声为常例,亦有三十六声、一O八声。其中,对于鸣一O八声之原因,或谓是对应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之数。或谓可使百八烦恼清醒觉,故佛教称为“百八钟”,也叫“百八杵”。
呜钟之时有唱颂两偈:击钟偈和闻钟偈。因为“钟”有这许多的功德,所以佛教徒应该尊重它。因此,凡是敲钟的人必先默诵“愿偈”(即“钟声偈”)。杂喻经“偈”云:“所在闻钟声,卧者必须起。”古德也说:“闻钟声不起,护法善神嗔;现前灭福慧,后世堕蛇身。”这样宣染出浓厚的佛教氛围,更有利于祈求成真。
叩钟偈又叫击钟偈,分为暮钟与晨钟。暮钟偈与晨钟偈在此从略。
闻钟偈(钟声偈):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唵·伽啰帝耶·莎婆诃。三遍。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为“觉悟”“大彻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亲自聆听寒山寺的钟声。也就是说听钟声可以消除人一年中的所有烦恼,可以增长智慧、趋利避害、带来好运。随着钟声的敲响,你的烦恼也不断消弥。
人称才子的明代唐寅题写的《姑苏寒山寺化钟疏》成为寒山寺的佳话。明唐寅《姑苏寒山寺化钟疏》说“铜钟司其晨昏”,既可“上振天宫”以“解魔王之战斗”,又能够“下闻地狱”以“缓众生之悲酸”,真可谓“上通天堂,下彻地府”!
寒山寺建寺、铸钟的历史可谓一波三折。寒山寺屡废屡兴,钟声成为寒山寺传承文化一个经久不息、历劫不灭的载体。唐钟不知所终,成了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千古绝唱!明钟化为炮,引出日本人寻钟与赠钟的美谈。一代才子唐寅与明钟结缘,他写《姑苏寒山寺化钟疏》也成了寒山寺钟声文化的一个亮点,唐寅与寒山寺铜钟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朝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重修寒山寺,由于资金缺乏,故未能建成钟楼。当时寒山寺住持本寂禅师为了实现铸造铜钟的宿愿,特请唐寅写了一篇《姑苏寒山寺化钟疏》悬于山门外。
唐寅(1470-1524)明代杰出画家,字子畏,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还有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人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称“明四家”。有人说他,“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清恽寿平的画跋里称他:“笔墨灵逸,李唐画之迹,为之一变”。书法亦有功力,写得俊迈轶群。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这时居住在城内的唐寅,年迈体弱,心灰意冷。受到《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霞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几句话的影响,遂看破红尘,于是就到桃花坞准提庵带发入禅信佛修行,自号六如居士。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疏文最后有一偈曰:“姑苏城外古禅房,拟铸铜钟告四方。试看脱胎成器后,一声敲下满天霜。”疏文文采风流,书法飘逸匀称,流畅端庄。民众倾城而出,欣赏大书画家唐寅的文采和书艺,并纷纷解囊乐助。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二十年后的嘉靖中叶(公元1542年)左右,方始建造钟楼,并铸成了一口铜钟悬挂于楼中,撞击声音洪亮,可达到数里之遥。可惜,这时唐寅已经归道山近二十年了。如果现在横塘王家村附近,安息在墓中的唐寅大才子在天有知,闻到钟声,也可以告慰在天之灵了。
后来这口铜钟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为了抗敌需要,将巨钟销毁铸成了大炮以御敌人。康有为1920年游寒山寺时,在诗中写道:“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认为明末时该钟已经流入日本。因为有这样的传说,后来,就引出了日本友好人士山田寒山为寒山寺的铜钟在日本国内寻钟与向寒山寺赠钟的一段佳话来了。
清乾隆皇帝御题诗,也为寒山寺增色添彩。清乾隆皇帝御题《寒山晓钟》诗曰:“姑苏城北夜泊船,寒山钟声清晓传。春容断续亦同此,传不以钟以人耳。千秋过客不一况,或听欢欣或凄怆。在悬待叩总无心,此意画师何以状。”这首御题诗句,被后人刻石立碑,至今仍然立于寒山寺内钟房傍边,供人观瞻。
三、寒山寺钟声祈求人生幸福和合人间——涵义深
丛林梵刹的钟声沉稳悠远,由护念众生的悲愿而发,上彻天堂,下通地府,敲醒了世人的沉迷与烦忧,启发了自性的智慧与光明,使心灵获得祥和与安定,也寄托了人民美好的愿望。
寒山寺钟声是海潮音,是妙响乐。寒山寺钟楼是一座二层六角重檐亭阁式建筑,制造形态轻盈优美。楼门有一联“钟声明慧眼,月色照禅心”。楼前有一石,上镌“闻钟石”三个大字。现在钟房二楼悬挂的铁铸大钟,是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由江苏巡抚陈夔龙所监督造铸。钟高1.30米,径1.24米,重约2吨,色泽黝黑,上有铭文:“古寒山寺”,“大清光绪岁次丙午三十二仲冬月谷旦”等。以杵撞钟,钟声浑厚,宏亮悠扬,清扬透彻,余音袅袅。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游寒山寺时,在大雄宝殿题楹联一幅:“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上联讲寒山寺1500年悠久的历史,下联的“百八杵”借指寒山寺的钟声,“阎浮”本是树名,引伸为我们现在所住的娑婆世界。“海潮音”,佛讲经说法或僧众诵法的声音,好像海潮之声,响亮无尽。赵朴老题写楹联,生动完整地阐发了寒山寺钟声的深刻涵义。
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何敲108下呢?基本上有三大类说法。
敲钟用的“钟椎”又称做“杵”。“钟”的敲击板眼,随着“门派”及“方域”的不同,佛教界没有统一的规定。就是常见的“百八钟”的义解,也是不尽一致的。
首先,佛教认为,人生无常,祸福相依,一年之中有108种烦恼。唐代怀海禅师所制《百丈清规》称:寺院“晓二时鸣大钟一百零八声,以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钟声有108响,代表人的108种烦恼,“见惑有88使,修惑有10使,合称为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瞋忿、覆等十种,便成108。”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四谛十二因缘”,而其中核心就是“苦谛”。佛教认为人生多苦多磨难多烦恼。有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等八苦。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每根有六种烦恼,六根就有36种烦恼,三世就有108种烦恼。又是苦,又是烦恼,这么多磨难何以消除?据《增一阿含经》说,钟声可以“降伏魔力怨”,钟声被誉为“妙响音”,所以百八钟声可以“醒108个烦恼之睡”,即人们所说“钟声响,烦恼尽”。这一习俗在唐代十分盛行。后来,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唐代鉴真大师将此习俗带入日本,此风俗在日本流传至今。
其次,民间盛传:一种说法,一个人在一年中至少有108个烦恼,登寒山寺钟楼撞钟,或聆听钟声,便能消除一年的烦恼,逢凶化吉。再有一种说法,人一生中有108种烦恼,听了佛寺108下钟声就能去掉所有烦恼,年年吉祥如意。又有一种说法,钟声取108这个数,是为108种神佛陀歌功颂德。还有一种说法,108是9的倍数,按照源于《周易》的说法,9数含有吉祥之意,9又是一个最大位的阳数,有极高、极大的含意,9的12倍就是108,这108就意味着至高无上的吉祥。
更有一种说法是:“钟声晨昏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气,又有七十二候,正得此数。”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代称五天为一候,按农历360天计,一年分为72候,把12、24、72相加,得108,既可代表一年,又符合108种烦恼之数。因此,若迎新年听钟声108声,既能解除新的一年中烦恼,又能消除人生108种烦恼,真是大吉大利。“鸣钟一百零八下,以醒一百八烦恼之睡也。”尽管此说也不见经传,这个说法乃世俗所杜撰,与佛教无关,但是作为人民的祈愿幸福平安,也是能够增添108这个数字的神奇魅力,存此丰富多彩的传说,也映照出人们对钟声的关注程度。
敲钟时默偈、闻钟时诵偈也富有鲜明的特色。早钟部份的叩钟偈,在钟声偈三遍默诵完后,接诵大方广佛华严经名及佛菩萨圣号,晚钟部份则接妙法莲华经名及佛菩萨圣号,配合击钟一句一叩,摄心叩诵全偈三遍,共得108下。“一百零八”,代表众生繁多的无明烦恼和习气,叩钟的目的即是在提醒修行人,要以精进用功的击槌,破除自己无始以来的贪瞋痴烦恼,同时应以深切的慈悲愿心,让这份沉稳悠扬的钟声与愿力,上彻天堂,下通地府,使听闻到钟鸣的无边众生,都能得到心灵的安定、启发了自性的智慧光明。
敲钟也是有规矩的,《百丈清规·法器》章说“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零八下。起止三下稍紧。”尽管寺院敲钟都是一百零八下,但是各个寺院敲钟的方法不尽想同。杭州灵隐寺敲钟的方法——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个,三度共成一零八。讲究的是轻重分明,缓急有序。苏州寒山寺却是每10秒均匀敲击一次,也是有自己的特色。
寒山寺“世界第一佛钟”的诞生,为传承诗钟文化的脉络与精髓,写下可圈可点的精彩一笔。大钟已经于2007年9月28日,由武汉运至苏州的仿唐“古寒山寺”大钟从运输船吊装上岸,经过各种大型起重、运输设备的作业,顺利移入寒山寺的大钟大碑园——苏州寒山寺古钟陈列馆的大钟承台上。这口仿唐“古寒山寺”大钟由俗称“响铜”的高锡青铜铸造而成,铜钟重108吨,高8.5米,最大直径5.188米,钟体上刻有经书《大乘妙法莲华经宏传叙》,有70094字,钟底是九部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据介绍,为使音色和美,铸造方特别聘来了声学方面专家进行精心研究与设计,在铸造过程中添加了15公斤黄金、镍等稀有合金。试音时,一声钟响声波时长超过120秒,超过目前国内最高标准。真的是余音绕梁。该钟号称“华夏第一法华钟”的这座大铜钟,又被称为“世界第一佛钟”,其总造价逾千万元。将来能够敲响这口宏大铜钟,叩钟偈(晚钟偈)句与妙法莲华经名紧紧相接。“一旦大音从炉出,声传四海福人间。”这将为古刹寒山寺诗韵钟声文化增添又一大特色。
总之,迎新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魅力之所在,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求,以文化内涵为依托,以特色鲜明的活动为载体,以净化人心为目标,以传播友谊为寄托,以大众参与为媒介,以变化发展的苏州为看点,凝聚成为迎新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的独特魅力。随着正在紧张进行之中的苏州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的即将完成,这必将为迎新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增添更多的魅力,我们热切地期盼着苏州寒山寺能够在传承寒山寺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坚守优良传统与发挥时代特色方面,祈求人生和谐幸福美满,祈祷世界长久和平,在进行对外友好往来方面谱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文/汪祖民)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