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一共就一本,讲了内容主要是阐述早期佛教(小乘)的基本教义,重点是人生无常和爱欲之蔽。认为人的生命非常短促,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无常变迁,劝人们抛弃世俗欲望,追求出家修道的修行生活。我们在持诵四十二章经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因为这对我们的人生是很有益的。
四十二章经一开始便明白讲述苦、集、灭、道四大真理,这是修行者修学的基础,也是人生历程中的本质真谛。首章清楚说明修行的次第,二、三章主要针对出家众而言,四章以后便普及于一般人的修行方针。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每一部经典的开始都有“序分”,序分中包括六种证信序,也就是六种成就,即主成就、众成就、处成就、时成就、闻成就、信成就。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佛透彻宇宙的真理、成道后,他思惟着:该用什么方法来度化众生?如何观机逗教,使大家都能悟入佛的境界?众生本具佛性,只因被“欲念”污染,而失去清净的本性;要使众生恢复本来的面目、转凡入圣,首先就要离欲知足,不动无明贪念,如此,则能“寂静”清明,这是最殊胜的心灵境界。“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修行要使心清净,必须先降伏魔道,也就是降伏内心的烦恼,觉性朗耀照彻寰宇万物,理与心会——成等正觉。
“ 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它是佛教的基础。不要以为“四谛法”是小乘法,其实它是大乘法的基础。佛陀首先让我们知道人世间之所以有“苦”,苦的原因是“集”种种的疑惑而衍生痴念,造业受苦,要“灭”苦的因,就必须修行于“道”。“轮”是轮送、转化的意思,将佛法像轮子一样,输送到弟子的心中;也像车轮一样,碾碎众生的烦恼。
“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五比丘成就道果后,佛就开始步上说法的旅程。他带着第一批度化的五位比丘,依次向外度化。第二批接受度化的是耶舍及他的朋友等五十人:然后是三迦叶僧团的一千人,迦叶三兄弟是婆罗门教的领导者。他们都在听了佛的教法之后,皈依佛陀门下。另外,舍利弗和目犍连也是婆罗门教的领导者,他们被马胜比丘的庄严相所感动而皈依佛陀座下。因此,佛在四十九年的说法期间,到处都有弟子跟随于身边。大家在佛的教导下,也都一一开悟了。
我们在持诵修行四十二章经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恭敬,不可有任何的不恭敬。不过我们可以在持诵的时候带着思考去学习持诵,这样对我们学习四十二章经是很好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