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观想念佛列为净土宗四种念佛方法之一的提法,乃出自圭峰宗密大师的《普贤行愿品疏钞》卷四,师把念佛分为称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四种。念是系念,即心在所缘境上转,明记不忘,念佛就是以佛为所念境界,心在佛境上转,如依此得定,即名为念佛三昧。念佛分口念、心念。观想念佛属于心念,依佛的相好起念,念阿弥陀佛或其他的诸佛皆可。或先观佛像,把佛的相好庄严铭记在心,直至历历分明,然后静坐系念佛相。 既然观想念佛是依阿弥陀佛的相好起念观想,那么行者则须先具体了解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否则无从观起。《观无量寿经》十六观里第八观中就提及了阿弥陀佛的像观。经曰:“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像既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 这段引文是经中的心要,十六观都是“从心想生”的。经文告诉我们,行者只要观想诸佛如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诸佛如来就会应念而显,此时行者的心就是佛心,与诸佛如来无别,甚至佛的正遍知也是由观想而引发的。究其理乃因诸佛如来的法身无相,但不离一切相,遍为一切法作相,遍一切众生心想中,只要“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么你的心就是佛心。所以,佛陀劝凡夫众生应观想阿弥陀佛的报身。但阿弥陀佛的报身微妙难见,佛陀慈悲,知众生“心想羸劣”,“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因此教众生“想彼佛者,先当想像”,“先观于一丈六像”的化身佛。 下面根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观庄严论名句颂解》卷四整理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列下(因篇幅所限,八十种随形好从略): 一、千辐轮相,如来恭敬迎送师长,感得手足掌心有千辐轮纹之相。 二、足善住,足趺高好相,如来正受一切律仪净戒,感得两足平安如灵龟体之相。 三、手足网缦相,如来行四摄事,感得手足指间薄膜相连之相。 四、手足柔软相,如来广施美好衣服,感得手足温软细腻如细棉花絮兜罗棉相。 五、七处充满相,如来广施饮食,感得手背,足背,两肩,后脑七处平满之相。 六、手指纤长相,如来拯救将被杀害者,感得十指纤长之相。 七、足跟圆长相,如来保护其他生命,感得足踵圆满无陷之相。 八、身广洪直相,如来永断杀生之业,感得身形端正无佝偻之相。 九、足踝端厚相,如来正受善法,感得踝骨不露之相。 十、身毛上靡相,如来正受教诫,守护弘扬,感得身毛均向上旋之相。 十一、繄尼耶腨,腨如鹿王相,如来于诸佛所说教言,恭行法施,感得股肉纤圆如鹿王者。 十二、立手摩膝相,如来于其所有货财,凡有求者均不吝施舍,感得正身直立,双手过膝之相。 十三、势峰藏密相,如来教导众生正受梵行守秘密语,感得男根密藏不露之相。 十四、全身金色相,如来施舍美妙敷具,感得皮肤细薄紫磨金色之相。 十五、皮肤细滑相,如来施舍良宅,感得身体皮肤细滑之相。 十六、身毛右旋相,如来远离聩闹,感得汗毛一一右旋互不杂乱之相。 十七、眉间白毫相,如来恭敬承事亲教轨范诸师暨父母长辈,感得眉间右旋白毫之相。 十八、狮子上身相,如来全不强词逼凌他人,感得上身平正端严之相。 十九、肩头圆型相,如来顺受爱语暨善言词,感得两肩圆满丰腴之相。 二十、肩膊圆满相,如来广施药等,感得两腋丰腴圆满之相。 二十一、得最上味相,如来侍奉病者,感得咽中常有津液,虽纳粗劣恶臭,仍得最上味之相。 二十二、身分圆满相,如来劝造野苑禅林,感得身躯六合停匀,顶踵之高等于张臂之长之相。 二十三、乌瑟腻沙相,无见顶相,顶成肉髻相,如来施精舍等殊胜净室,感得顶上有肉髻隆起如髻之相。 二十四、广长舌相,如来出言温和,感得舌形广长,展则覆面,上至发际之相。 二十五、得梵音声相,如来使三界众生解悟妙法,感得语音清净远闻之相。 二十六、狮子颌轮相,如来永断杂秽语故,感得两颊丰满之相。 二十七、齿鲜白相,如来殷勤侍奉诸众生故,感得牙齿白净之相。 二十八、齿平整相,如来常以清净延命故,感得牙齿平整匀齐之相。 二十九、齿齐密相,如来出言皆真实故,感得齿根齐密之相。 三十、四十齿相,如来永断离间语故,感得齿数多达四十齿之相。 三十一、目绀青相,如来看待众生皆如独子故,感得眼珠绀青色之相。 三十二、牛王睫相。如来视不怒目故,感得睫毛如牛王睫之相。 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通于诸佛如来。观想时,可于座上与礼拜中,兼以在座下日常生活中观修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但无论在座上、礼拜、座下,都应该明记相好,了解相好是感何报而得,并发心愿常随佛学。 在座上观想之方法,据《坐禅三昧经》中开示: “及重罪人求索佛,如是人等,当教一心念佛三昧……将至佛像所。或教令自往谛观佛像相好,相相明了,一心取持还至静处,心眼观佛像,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他念摄之令常在像。” 观想时先到有佛像的地方,细心观看佛像的相好。将一一相好观看清楚,谨记在心,然后回到静处独坐,在心里观想所忆持的佛像一一相好,令心不散乱他念,唯系念忆想佛像相好。如若方便,则可自请一尊庄严佛像,奉置静室,面对佛像观想而修。 关于观想念佛,善导大师曾在《观经四贴疏》里开示:“此明标心想佛,但作佛解,从顶至足,心想不舍,一一观之,无暂休息。或想顶相,或想眉间白毫,及至足下,千轮之相。作此想者,佛像端严,相好具足,了然而现。乃由心缘一一相故,即一一相现。心若不缘,众相不可见。但自心想作,即应心而现。故言‘是心即是三十二相’也。”、“从上向下名顺观,从下千轮向上是逆观,如是逆顺住心,不久必得成也”。善导大师开示观想念佛,有顺观与逆观,顺观是从顶至足,逆观是从下千轮向上,无论顺逆观,心都应取一一相好而观之,这样观想,佛像则清净庄严,具足相好,了然明现于心,住心而观,不久将能成就念佛三昧。 观想念佛还有一相观、全身观之别。谓观想佛之相好,即于三十二相中,随观一相,如《观无量寿经》中云:“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观佛三昧海经》卷九、卷十也述及,佛为父王说白毫观,但观眉间的白毫相,婉转右旋犹如秋月,十棱成就,内外通明如白琉璃筒,亦如暗夜中的明星,不论观成或观不成,皆灭九十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数劫生死重罪,常蒙摄受。观想全身相,如《坐禅三昧经》所言,若行者求佛道,入禅先当系心念佛生身,莫念地水火风、山树草木、天地万类及诸余法,但念佛身处在虚空,如大海清时,有金山王相好圆满,出无量清净光明于虚空相青色中。常念佛身便得十方三世诸佛悉在目前,若心余处缘还摄令住,则可除无量劫罪。 礼佛观想相好,《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愿王,其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依显教的头面承足礼,先观想阿弥陀佛与自己面对而立于莲花座上,具足相好,历历在目。观想时,一定要把阿弥陀佛观想成无质碍的光明体,放金色光,加被自己,千万不可观想成有质碍的实体。然后自己具足威仪,全身放松,虔诚恭敬,不急不缓,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也是佛对站的双足中间;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佛之左脚背上;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佛之右足趺上;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两手承佛足,佛立即站于两掌心上,头面刚好碰触在佛的两脚背上;以两手曲指反转内翻,仍按于佛的两脚背上,头离蒲团由伏而起;以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佛的两脚中间;以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以右掌用力撑起,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称为头面接足礼或头面承足礼。可以早晚观想阿弥陀佛,礼108拜,多少随行者自己适当安排。这种修法念念见佛,时时蒙佛放光加被,其本身就是与禅定密切结合不可分的修行。 在座下日常生活中观修相好。诸佛如来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上面所列举的三十二相,每一种相好都是佛陀往昔圆满每一种利益众生的功德而报得的,而这每一种利益众生的行为就是每一个佛教徒所要学要做的。《观无量寿经》中云:“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弟子通过观想佛像,不但是为了礼拜、赞叹、供养,而且也是通过形象化的教育方法来让佛教徒铭记如来的大慈悲心和各种利益众生的行为。这不仅仅只是表达对佛体一一相好所代表的每一种圆满功德的敬仰。在敬仰的同时,净土行人,也应广修福德,积累助道因缘,在日常生活中,见贤思齐,以佛行为己行,学习诸佛如来过去因地修行相好、勤修六度四摄、利益众生的大行。这样行人当下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同时也在圆满阿弥陀佛的报身,临终以此菩提道业,自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阿弥陀经》中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观无量寿经》将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归结为:“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大本《阿弥陀经》也说到布施、持戒等。这些善根福德,修净土的人,应该随分随力去做,使善根增长,福德增胜,以此功德回向净土。 观想念佛的功德。在《观无量寿经》里说:“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修观想念佛于现身可以得念佛三昧,灭除无量亿劫生死大罪;可以开天眼,粗见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往生极乐国土;随顺契入诸法实相的实相念佛,证得无生法忍。 以上通过对观想念佛修学方法的论述,目的在于说明修学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而突显观想念佛这一形象教育方法的殊胜。行人可以将座上发菩提心、观想念佛与座下持戒、积累福智资粮相结合,并将所修功德都回向往生净土,如是修行,决定往生净土无疑。
作者:传明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