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山西应县游客猛增,比2005年增长142.2%,创游览人数新高。 其中还有一千多名远道而来的台湾佛教信众,众所周知今年是应县木塔建成九百五十周年纪念日。但他们千里迢迢来的目的,却不仅仅是游览蜚声海内外的千年宝塔,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来瞻礼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内供奉的佛教圣物——两颗佛牙舍利。 据记载,公元486年,释迦牟尼80岁涅槃时共留下八万余颗舍利,其中也包括至高无上的佛牙舍利。 而今日之佛教界,对释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颗佛牙舍利,看法不一。一说佛灭度后留下四颗佛牙舍利,另一说佛灭度后留下七颗佛牙舍利。 不过此前佛教人士和文物考古专家称,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的佛牙舍利、斯里兰卡康提市佛牙寺的佛牙舍利,是已被认证的两颗佛牙舍利。那么其他的佛牙舍利又流失何方呢。近两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的被进一步认证的佛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灵牙舍利吗?这一论证结果引起了佛教界空前重视,是一次极为重大的发现。 据了解,佛牙舍利上世纪60年代现世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建於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全木结构佛塔。一九七四年,木塔维修时,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如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琥珀等佛教“七珍八宝”,而最有价值的当属这二颗佛教圣物——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的发现 应县木塔举世闻名,但木塔内秘藏的辽代珍贵文物的来龙去脉却鲜为人知。文革浩劫之初,塔内塑像遭到破坏。1966年10月19日,一游客登塔游览,在三层佛坛座下拣起花式银盒一个,内装七珍与佛牙舍利,共35件,交给时任木塔管理员保存。 1974年7月28日,由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祁英涛主持,有国家、省、地、县共七位文物专家祁英涛、李竹君、孟繁兴、李世温、张畅耕、刘乃勤、张永泉参加的对木塔的各层塑像自上而下检查残破状况并研究保护措施。 意外地从四层主佛像发现了大批辽代秘藏。经过研究认为:1966年在木塔三层佛座下,发现的花式银盒,内盛七宝、佛牙舍利与折叠的《释迦说法相》3幅,亦为四层主佛像所出,是十年动乱之初有人从四层主佛像胸部凹槽内移藏于三层佛座下未能取走。 1974年的木塔实施抢险加固工程,工作人员发现四层主像释迦牟尼佛像胸背部开洞。以木棍探测,觉得有物深藏于内。经设法提取,得到卷轴两件,一为刻经,一为绘画《神农采药图》。后经清理,又发现一批卷轴文物和刻经。 1974年9月,检查人员发现二层主佛像被人撬开,维修人员及时报案。抓获嫌犯木匠王某后,公安局追回了全部被盗文物,有银盒、水晶石、水晶葫芦、水晶珠、沉香木七宝及佛牙舍利等共计36件。 1974年11月18日,在二层主佛像腹内取出佛经30卷,残卷两包。 1977年9月10日,在一层清理出佛经30卷,残卷12包,手抄本4包。 至此经过前后五次发现清理,共得佛牙舍利两颗,佛经75卷,佛画四幅,佛教七珍68件,残卷15包,手抄本4包。这是古人留给我们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无价之宝。 只是由于那一段时期的历史原因,佛牙舍利价值的认定与宣传工作一直没有跟上。随后四十年间佛牙舍利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再认识的历程。 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认定 应县出现的佛牙舍利与大批辽代文物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修复、整理、研究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79年7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安排,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局组成了“应县木塔辽代文物整理组”。文物组首先认定了应县木塔的一双佛牙舍利。当时“应县木塔辽代文物整理组”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山西省文物局共同组成的。组长史树青是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已被公认为中国文物鉴定界泰斗。成员傅振伦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学识渊博,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在众多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著名学者之一。成员毕素娟女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辽史学家。成员冯鹏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画装裱修复学者,文物界誉为“活国宝”。以上足以说明应县木塔佛牙舍利的结论是国家级鉴定、是权威性定论。 另外,现在和应县木塔七珍、佛牙舍利并存的有一张荣宝斋徐之谦用工整楷书书写的证书。内容如下:“1966年夏季,木塔四层主像胸部木骨架的方形凹槽内,出六曲银盒,内盛七宝与佛牙舍利。佛教七宝亦称七珍,诸经大小异,木塔的七珍是金牗币牘、银牗片牘、铜牗币牘、香泥牗饼牘、水晶牗玻璃牘、沉香牗木牘、松香牗珠牘。佛牙、舍利俱指释迦牟尼遗骨。” 徐之谦一直在荣宝斋工作,书写七珍与佛牙舍利时已77岁高龄。荣宝斋的徐之谦也通过对七珍的考证,从又一个侧面肯定了应县木塔佛牙舍利。 佛经中有关佛牙的记载 来自台湾的慧礼法师解读佛牙舍利时讲到:研读过佛经的人都知道,有关佛牙的记载出自《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槃经》:通过引文,我们知道,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即佛火化前,留给世界三颗佛牙,一颗为帝释天请走,两颗为捷疾罗刹盗走;佛火化后,在金刚体碎为末舍利后又留下四颗佛牙。这就是说天上地下一共有七颗佛牙舍利。 翻遍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应该就是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而应县古称应州。古今应县文人都曾多方考据其地名的历史源缘。佛经上说佛陀圣物“上应天道,下应群萌,实为应地”。“天道、群萌”意为天上神祗、地上众生,佛陀遗骨灵牙示现之地,就是“应地”。应县古称“应州”的由来,当此无二。一双佛牙于“
应地”应县重现人间。 上塔下宫与佛牙供奉的仪轨相符 这一双佛是何时传入中国呢?唐朝道宣律师传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考证如下:“贞观年间,道宣律师于西明寺夜行道,遇一少年……为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咤……太子把佛牙舍利授予了道宣律师。道宣律师一直保存供奉着这一稀世珍宝─佛牙舍利……后建塔供养。” 慧礼法师认为这个考证是可信的。至于民间文学书籍中说哪咤之父托塔李天王手中所托宝塔即是山西省应县木塔,意在深化佛牙舍利与山西应县释迦佛塔的关系。道宣律师确有其人,《佛学大辞典》中也确切记录了他的许多神异事迹,包括天人送佛牙也记录在内,与传记所说相同。而且道宣律师也确实在三十五岁那年来山西做过参访游历(唐贞观四年,岁次庚寅,作三晋之游)。这个事实在弘一大师所注《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道宣律师年谱记录。可见道宣律师确有其人,佛牙确有其事。 发现佛牙舍利的山西省应县木塔所在寺院为佛宫寺,木塔又称释迦塔,上塔下宫的仪轨是供养佛牙舍利的方式。这说明应县木塔是为供奉佛牙舍利而建,为佛宫寺释迦塔的俗称。佛宫寺释迦塔意思解释起来就是:佛陀的宫殿释迦牟尼佛的塔,在造塔建寺取名之时,已明示佛陀真身舍利供奉于此。
佛牙舍利形态解读 谈到佛牙舍利形态,慧礼法师说:如果有机会观瞻过国内各寺院供奉的佛牙,会发现它的大小,形状都明显与现时人类的牙齿有所不同,人们为此难免会产生困惑,释迦牟尼佛不也是2500年前古印度迦比罗卫国的太子吗?怎么佛祖的牙齿会同我们的牙齿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其实,佛经上对此有明确的记载:经书上讲,佛祖宝相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记载来分析,有关佛牙的“一相”、“一好”是说佛的牙齿呈“黄白相,方形柱状,光耀晶莹”。按佛教经典来理解,佛陀留下的灵牙,会在牙根牙槽、牙身上生长出细粒舍利子。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记载玄奘法师在西天印度曾朝拜过佛牙,其佛牙长三寸、油浸鲜亮、熠熠生辉。 依据佛教经典和历史记载,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佛牙舍利从色泽、形状、出土因缘等方面完全符合佛教经典所说和供养的仪轨,是真正的释迦牟尼佛的佛牙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