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喜”字布局是最初设计还是巧合? ●乔家祠堂为何只是一间普通小屋? ●墙壁看似两门难道背后另有房屋?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曾经对祁县乔家大院发出这样的赞叹。可以与北京故宫并提的祁县乔家大院,有着怎样的神秘和奇特?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影视剧的热播,使这座美轮美奂的古建声名赫赫,其作为我国清代北方民居杰出代表的珍贵价值,也更为人津津乐道。 这处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大院名闻海内外,交通也极为便利。3月20日,记者由太原市出发,驾车经滨河东路沿小店区顺208国道南下,南行61公里,便来到乔家堡村。村口,偌大的停车场上,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大巴。 沿着青石板路向西百余米,一条小巷深处,热闹
的人流将记者带入了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乔家大院,又名祁县民俗博物馆。 无意间修成大“喜喜”字 “乔家大院之所以远近闻名,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气势宏伟、内饰富丽堂皇,更重要的是整座大院都是原汁原味的清代建筑。它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清代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俨然就是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囍’字。”走进大院,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陈月娇向记者介绍说。 乔家大院是晋商巨贾乔致庸的故宅,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多次增修、扩建。大院占地10642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的大门坐西向东,为拱券式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指示赠送的匾额“福种琅缳”。来到大院,与大门相通的,是一条长80米的笔直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这条甬道,就是“囍”字中长长的那一横。据介绍,大院这种严谨的结构,并非刻意设计,而是乔家几代人建房造舍过程中,无意间形成的巧合。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而乔家,正是当年晋商的杰出代表之一。 乔家实力雄厚,一度“富可敌国”。而乔家真正的发迹,是从乔致庸的爷爷乔贵发开始。乔贵发从小父母双亡,家中一贫如洗,一度寄居在祁县东观镇舅父家里,经常受舅母白眼。长大后,乔贵发回到乔家堡独立生活。这位乔家的发迹始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由于家境贫寒,难免受人歧视。据说当年,他的一位侄子办婚事,他一大早就去帮忙。中午时分,理事们安排新人给长辈行礼,问及“乔贵发来了没有”,谁知这时人群里竟有人答道:“那种人还给他行礼,不怕失了身份?”乔贵发气得满脸通红。乾隆六年(1741年),乔贵发在祁县贾令镇认识了著名
商号大盛魁的驼队领班,便结伴“走西口”来到内蒙古的萨拉齐厅,加入驼班。 当时俗语有“世上三种没奈何,打更、赶车、拉骆驼”,但乔贵发下得了苦,拉了几年骆驼,靠一点点积蓄开始做磨豆腐、生豆芽等小本生意,后发展到成立正规字号“广盛公”(后改为“复字号”)。到咸丰、同治年间,乔家在包头的买卖已由原来的“复盛公”增加到“复盛全”“复盛西”等十九个铺面,几乎垄断了整个包头城的生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中,一次次提及“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确实是真实历史。 到乔家第三代乔致庸时,乔家的买卖已发展到一个巅峰,钱庄、粮店、丝绸、茶叶等,经营范围遍及各行各业。1881年,乔家开设了大德恒票号,时隔两年又开设了大德通票号,总号设在祁县,分号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达200多处,总资本达到四千万两白银,最终实现了乔致庸理想中的“汇通天下”。 但记者在大院看到,这个风云家族,供奉祖上和先贤的祠堂,却只有10平方米大小。博物馆副馆长段宣针谈到这一特殊之处时说:“乔家尊老爱幼,孝亲忠国,祠堂之所以小,与乔家世代为商不无关系。”乔家是清代至“七七”事变前晋中最大的商业资本家之一,但从乔贵发发迹,到第七代逐渐衰败,乔家几乎没有做过大官的人。按照当地风俗,家中出多大的官,便相应建造多大的祠堂。乔家无大官,祠堂自然也修得有些“寒酸”了。 两面镜子体现奇妙设计 乔家为人为商诚信,家法家规严谨,大院屏门扇上,至今刻有《朱子治家格言》,这是乔致庸规定子孙的必读课。当年,为了家族能够持续兴旺,乔家特地明文规定六不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嫖妓、不准吸毒、不准赌博、不准酗酒。 但为何人们进入乔家大院,行走“在中堂”内,每每听到导游会谈及“乔致庸一生娶妻六房”呢?乔致庸生于1808年,卒于1907年,当年人们流传他“命硬”,一生克妻克子。所以,乔致庸的几房妻室,都是续弦,而并非纳妾。他的六个儿子,也有五个死在了他之前。 大院内,靠北的第二个院落,即明楼院,便是当年乔致庸所住之处。步入院内,大红灯笼沿着两面的屋檐,次第悬挂,喜庆吉祥,令人身心愉悦。风靡一时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都曾在这儿选景。北面正房为二层,一层内便是电视剧中乔致庸、陆玉涵的洞房。 二层的楼房,呈半幅的出檐,这种被称作“陕西、山西一大怪”的“半边盖”房屋,在当年颇有讲究。每年雨季来临,淅淅沥沥的大雨,都会经屋顶流入院内,再经暗设的下水道流走,当地人取“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 楼内一层,看似入深很浅的厅堂正对面墙壁上,中间的摆设两面,各挂了一个竹帘。稍一留意,人们即发现,帘子后面白光乍现,仿佛还各自另有一屋。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背后,其实就是一堵墙,只不过各嵌了一面镜子,“墙上挂门帘——没门儿,这句民谚,在此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这样一来,本来看似狭小的房屋,映着正南的窗户光亮,瞬间变得宽阔、敞亮了。” 乔家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1985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古院成立了民俗博物馆,1986年对外开放。但历史上的乔家,实际拥有的院落远不止现有这些。 博物馆馆长王正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祁县县委、县政府对乔家大院的保护和开发非常重视,为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保护规划,与“在中堂”相邻的“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及花园已经修缮复建完毕,即将面向公众开放。 珍宝颇奇异处处有美景 乔家人少为官,但与官员乃至当时的朝廷,交往却不少。这一点,不论是慈禧口谕山西巡抚丁宝铨所书的“福种琅缳”匾额,还是大院内现存的九龙宫灯等,都可见一斑。 庚子事变后,慈禧西逃,途经山西。乔家借此大展交结官吏之能事,使慈禧行营设在家族所办大德通总号,又出借给朝廷40万银两,以解清廷西逃财政拮据之急。此后,慈禧不谈“还债”,却让山西巡抚丁宝铨将其口谕的“福种琅缳”匾赐给乔家。 犀牛望月镜,是乔家的“镇宅之宝”。在乔家富足时代的人们看来,“犀牛”的谐音是“喜牛”,是大吉大利、喜从天降的吉祥物。犀牛望月镜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圆形镜面,代表月亮;中间祥云;底座是一只犀牛。该镜选用东南亚进口的铁梨木精雕而成,配以毛光玻璃,造型独特,堪称稀世之珍品。 大院的另一珍宝,便是“万人球”。该球实为一颗大型的球体镜子,但与一般的球体镜不同,该球全部由水银玻璃所造,且照出的人均按比例缩小,一点儿都不变形。之所以称作“万人球”,是取“客厅里站一万个人都可以把每个人清晰地照进去”之意。 大院中的一对九龙灯,均以珍贵的乌木制成。该对灯高91厘米,重15.8斤,上有9条活动着的龙。龙分上下两层排列,上4条,下4条,每4条组成一个“卐”字形。“卐”形每一转折处用一轴相连,可使之灵活转动。灯的顶端便是龙头,上有蜡签。如果把灯体内的主灯和龙头上的灯一齐点燃,整个灯玲珑剔透,九条龙在云烟缭绕的烛光中飘飘欲飞。该灯也是慈禧感念乔家之好,特地赏赐。资料显示,至今,全球类似的宫灯,还没有第三盏。 除去众多奇珍异宝,乔家大院建筑上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彩绘等,也可谓珍稀。整个大院的雕刻300余处,每一个雕刻都有一种吉祥和寓意,每一个图案都是一个民间故事。采访中,工作人员从一数到十,一一仔细给记者介绍:一蔓千枝、和合二仙、三星高照、四季花卉、五福捧寿、六合通顺、七巧回纹、八骏奔腾、九狮嬉戏、葡萄百籽等。这些雕刻分布在大院的屋脊、房梁、窗棂、影壁等处,使整个大院步步有景,每一处都别有深意,赏心悦目,令人回味无穷。 正是因此,乔家大院还被专家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