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听了您的介绍,知道了汉地佛教的大概轮廓,不知我国西藏佛教是什么时期 传入的,是经什么人弘扬起来的?答:我国藏语系佛教开始于七世纪中叶。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sro〖AKn·D5〗 “btsan gam”po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Bhrikuti, 藏名尺尊khri”btsun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 thonmi sambhota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 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khri”sro 〖AKn·D5〗”lde”btsan迎请莲华生Padmasambhava由印度入藏,折 服了原来盛行的本教Bon”po,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问:后来发展的情况怎样?答:莲华生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 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据现在的登嘎尔目录布敦认 为是持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 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但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 到破坏,即所谓朗达玛灭法,曾有一段时间842-978佛教沉寂了。后来由原 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西藏佛教又得复苏。十一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 峡At〖AKi-〗'sa入藏1042,又大弘佛法,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rin”chen bza〖AKn·D5〗”po,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西藏史上称朗达玛 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后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此后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 是遭遇变乱时期1203年印度比哈尔省的佛教各大寺庙被入侵军全部毁坏的那 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来到西藏的很多,传译事业因而很盛,藏文大藏 经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 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保存在藏文藏经里的,极为丰富。尤其是因明、声明、 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非常重要。西藏的佛法以密教最为普遍,最为突出, 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在显教方面,西藏格鲁派黄教各大寺都推行以因明、俱 舍、戒律、中观、瑜伽现观五科佛学为中心的教学制度,从玄奘、义净的记 载来看,可以说这是继承了当初印度那烂陀寺遗留的学风和规范。问:前面提到过,我国还有巴利语系佛教,其弘传情况怎样?答:巴利语系佛教上座部佛教流传于我国云南省傣族、布朗族等地区,那里人民 的佛教传统信仰与南方佛教国家泰国、缅甸等大致相同,属巴利语系佛教。 因为他们直接读诵巴利语文经典,所以用不着有翻译之劳。那里,若干世纪 来能保持如法如律精进修学的原始佛教的优良传统,还是值得欣喜赞叹的。问:汉语系佛教有许多宗派建立,藏语系佛教是否也有不同的宗派?答:藏语系佛教先后也有不同的宗派产生。由于传承、传译、讲说和依据的不同, 也逐渐形成了若干大小的教派。有从前弘期传承下来的宁玛派,有阿底峡传 给敦巴一系的迦当派,有玛巴译师传给弥拉日巴一系的迦举派,有卓弥译师 传给昆宝王一系的萨迦派,有由宗喀巴改革创建的格鲁派又名嘎登派。此外 还有些传布不广,影响不大的派别,如觉曩派、希结派、觉宇派、霞鲁派等。 这些教派,各有他们自己特殊的学说和修持方法。尤其是格鲁派,是十四世 纪末宗喀巴大师1357-1419继承上代的传承,在学说上加以整理和发扬,在 僧伽制度上加以整顿和改革而创立的教派-黄教,在当前蒙藏族地区最为盛 行。问:巴利语系佛教在我国是否也有派别的不同?答:中国巴利语系的佛教也有几个不同的派别,但这些派别只是在持戒律仪方面 要求有所不同,而不是学说教义上的派别。四、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问:佛教传来中国将近两千年,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十多个派别,可说是学术成 果灿烂辉煌,他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起过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答: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 磨灭的影响。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 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 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一些民主思想启蒙 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 一部分教理来作他们的思想武器。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 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问:佛教对文化艺术有什么样的影响,比如说,对中国文学起过什么样的作用?答: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其中如《 维摩诘经》、《法华经》、《楞严经》特别为历代文人们所喜爱,被纯粹地 为着文学目的而研读着。我国近代文豪鲁迅曾捐款给金陵刻经处,刻印了一 部《百喻经》。这部经所叙的譬喻故事,常常被译为语文体发表在今天的报 刊上,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佛教为中国的文学带来了许多从来未有的、完 全新的东西--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马鸣的《佛所行赞》 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 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 诗歌创作。问:佛教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所影响已如上说,但不知对中国文体的变化起了哪 些作用?答:为佛化普及的目的而盛行于古代的歌呗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学-变文,这就是 把佛经内容演为便于讲唱的通俗文词。敦煌石窟发现的各种变文,都是文词 酣畅想象力都非常丰富的大众化的文艺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后来 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俗文学的渊源所自。此外还有由禅师们的谈话和 开示的记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语录体,这种朴素而活泼自由的口语文 体,后来被宋明理学家仿效而产生了各种语录。此外还有音韵学,如过去中 国字典上通行的反切,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总之,佛教在 中国文学领域中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问:建塔造像,大家知道,多数来源于佛教,佛教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是举世闻 名的,可否请重点介绍一下?答:随着佛教的传入,建塔造像的艺术很快地便风行于中国各地。现存的上海龙 华寺塔和苏州报恩寺塔,都是在公元二世纪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的。 四世纪到六世纪,全国各地都有壮丽的塔寺建筑。世界闻名的佛教石窟寺, 如敦煌、云冈、龙门以及其它同等重要的石窟寺--这些古代雕塑壁画艺术的 宝库,西至新疆,东到辽宁,南到江南,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动工的,随后 继续了数世纪之久。在中国,塔的形式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印 度式的,但也有许多变化;一类是中国式的,主要是采用中国原有的楼阁形 式而建筑的。研究中国建筑艺术,寺塔是其中主要部分。至于佛教造像,在 取材与造法上种类也很多,有石窟造像,有木、石、玉、牙的雕刻像,有金、 银、铜、铁的铸像,有泥塑像,有锤 像,有夹 像,有砖像,有瓷像, 有绣像,有画像。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作风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 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问:佛画艺术也很著名,都有哪些类别?答:佛绘画主要是壁画。现存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供给我们非常丰富的艺术和 历史的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盛行的佛陀本生故事画,发展到唐代,逐 渐为“经变”画所代替。正如文学中有变文一样,佛画中的“经变”,也就 是将佛经中的故事譬喻演绘成图。如敦煌石窟中的演绘《维摩经》的“维摩 变”,演绘净土经的“净土变”等,都是十分精彩生动的伟大作品。经变画 的兴起,使壁画内容大为丰富起来,因而唐代佛寺壁画之盛,达到极点。当 时名画家辈出,在姓名有记载的数十人中,如阎立本、吴道子等,大多是从 事于佛画的。由此可见佛教对当时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中国画学中由王维 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很 有关系。佛教版画,随着佛经的刊印而很早就产生了,现在所看到的中国最 早的版画是在大藏经上面的佛画。房山石经中有唐代的石刻线条佛画,宋元 以来的观音画、罗汉画以及水陆画等都是很流行的。问:佛教是否也有音乐、天文、医药等技艺的传习?答:伴随佛教俱来的也有天文、音乐、医药等的传习。一九五五年我国发行邮票 纪念的古代天文学者一行,就是八世纪初的一位高僧,是由印度来华弘传密 教的善无畏的弟子。他在天文学方面著有《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等,对天 文学有着卓越的贡献。至于医药,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 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再说音乐,公元二世纪 时,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七世纪初,在今缅甸境内的骠国赠送给中国佛曲 十种,并派来乐工三十二人。中国唐代的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 国乐、康国乐、骠国乐、林邑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 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问:佛教主张利益众生,不知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从事哪些种类?有过哪些成就?答:佛教徒从事公益事业的面是很广泛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僧人行医施 药,有的造桥修路,有的掘义井、设义学,有的植树造林,这在古人记载中 是屡见不鲜的。特别是植树造林,成就卓越。试看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塔寺 之处,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一片郁郁葱葱之中, 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我国许多旅 游胜地,其风景自然之美与寺僧的精巧建筑和植树造林显然是分不开的。 这些事实说明佛教在中国不仅其本身发扬光大开出灿烂的花朵,而且延伸到 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佛教徒应该为我们的先辈的卓越 成就和贡献感到光荣和自豪,他们不仅在佛教事业上,而且在人类文化事业 上,人类友好事业上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翻译了几千卷的经 论和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为中国和印度及其他民族留下了宝贵的共同遗 产,而且热心地相互传播了各自民族的劳动和智慧的花果,从而丰富了各自 民族的文化宝藏。特别是在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日益恢复发展的今天,我们 佛教先辈们辛勤努力所做出的许多历史业绩,不但重新显发了它的光辉,并 且继续起着新的积极作用。五、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问:佛法教理,博大精深,义理幽玄,文化不高和悟解力差的人很难学习领会, 怎样才能使佛法结合人们生活实际,有益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答:诚然,佛法博大渊深,不易为人们所了解接受,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佛经早 已明言,大乘教理不是一般人都能信解的。佛法有浅深程度不同的各种法门, 有适应各种根机的修持方法,各乘、各宗、各派都有引摄世间的教法,适合 一般人的需要,是合理契机的。问:什么是五乘佛法?什么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答: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叫五乘。其中后三种叫出世间法, 教理深奥,比较难学;前二人天乘教是世间法。世间法是世人易学而能够做 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前人名之为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 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认为,这类 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 约身、口、意三业分为十种。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 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意业有三种: 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就叫十善,反之就叫十恶。问:不杀生戒,应不许杀好人,假使有杀人放火,罪大恶极,负有命债的坏人, 这种人依法应当抵命,难道这种恶人也不许杀他吗?答:对罪大恶极,负有命债的杀人犯,应当绳之以法。这是因为触犯国家法律, 应按法律制裁,而不是哪个人要杀他。法官虽有判决权,那是依法判决,不 是法官个人的事。释迦牟尼为弟子制戒,不许弟子们杀生害命,这是就个人 说的,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触犯国家法律。佛陀从来没有说过国家法律对坏人 的制裁有什么不对,总是教诫弟子遵守所在国的法律的。这是根本不同的两 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佛教讲因果律时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杀人一 定要偿命。这就说明了佛教是不会违反世间法律的,而是承认世间法律的。 不杀生是这样,不贪、不嗔也是这种精神,若是为国家生财,为人民谋利, 这是利益众生的事,是大好事;若是为个人贪财,为私人泄忿而害人,那就 为戒律所不许。总之,假使人人依照五戒十善的准则行事,那么,人民就会 和平康乐,社会就会安定团结,国家就会繁荣昌盛,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和平 安乐的世界,一种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这就是人间佛教所要达到的目 的。问:据闻,大乘佛法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种人间佛教,和成佛有什么关系?答:大乘佛教是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但成佛必需先要做个好人,做个清白正直 的人,要在作好人的基础上才能学佛成佛。这就是释迦佛说的,“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怎样叫学佛?学佛就是要学菩萨行,过 去诸佛是修菩萨行成佛的,我今学佛也要修学菩萨行。问:什么是菩萨行?答: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修学菩萨 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 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种不断发生发展、无常变化、 无尽无休的洪流,这种迅猛前进的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把握不住。 菩萨觉悟到,在这种无常变化的汹涌波涛中顺流而下没有别的可做,只有诸 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 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蜜的航船,出离这种无尽 无边的苦海。《华严经》说,菩萨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 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又说,“是故菩提 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 利,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 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具体实践,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问:什么是六波罗蜜?答: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六种就叫六波罗蜜,也叫六度。这六 度是菩萨万行的纲领。问:请略解说六波罗蜜的内容和意义。答:根据佛陀的教导,修学菩萨行的佛弟子,不但不贪求分外的财物,还要以自 己的财法施给别人,这叫布施;一切损害别人不道德的行为严禁去作,这叫 持戒;不对他人起嗔害心,有人前来嗔害恼我,应说明情况,要忍辱原谅, 这叫忍辱;应该作的事情要精勤努力去作,这叫精进;排除杂念,锻练意志, 一心利益众生,就叫静虑;广泛研习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和技术,就叫智慧。 这六种法门通常也叫作六度。这六件事做到究竟圆满就叫波罗蜜,波罗蜜意 为事究竟,也叫到彼岸,古译为度。佛陀叫弟子依这六波罗蜜为行动准则以 自利利人,就叫菩萨行。菩萨以此六波罗蜜作为舟航,在无常变化的生死苦 海中自度度人,功行圆满,直达涅槃彼岸,名为成佛。菩萨成佛即是得大解 脱、得大自在,永远常乐我净。这就是大乘佛教菩萨行的最后结果。菩萨成 佛之前,学佛度众生,以度众生为修行佛道的中心课题,成佛之后还是永远 地在度众生,这就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菩萨行的人间佛教的意义在于: 果真人人能够学菩萨行,行菩萨道,且不说今后成佛不成佛,就是在当前使 人们能够自觉地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积极地建设起助人为乐的精神文明, 也是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何况以此净化世间,建设人间净土!问:你对今后佛教前途的发展是怎样看的?答:存在了将近两千年的中国佛教,是拥有内容丰富绚丽多采的文化遗产的。论 它的典籍文化,论它的成绩经验,论它的国际影响,无论作为宗教或学术来 看待,中国佛教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中都有不容忽视的地 位。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的衰落,中国佛教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 局限。如何克服历史所给予的污染和困难,积极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主要 在于当前中国佛教徒本身的努力。如培养传灯人才,管好重点寺庙,开展学 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等等都是要立即抓好的大事。1949年以后,中国佛教从奄 奄一息的状态中得到复苏和发展,宝镜重光,法炬复燃,像设严饰,气象万 千。尤其是1979年以来,一切恢复整顿工作顺利进行,在近二十年中取得了 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抚今思昔,我深为中国佛教庆,深为中国佛教徒庆。 我深信,作为灿烂的民族古典文化的绚丽花朵,作为悠久的东方精神文明的 巍峨丰碑,中国佛教必将随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并在这一伟大事业 中,为庄严国土,为利乐有情,为世界人类的和平、进步和幸福作出应有的 贡献。瞻望未来,前程似锦,春回大地,万卉争妍,佛教的前途是无限光明 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