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行 八 正道
修行八正道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粗略注解如下:
一、正见
凡是合于规律,合于本性,合于中道的知见为正见。凡是以分别心来认识、判断、处理事物的知见,都属于偏知偏见。以分别心把一切事物分为善恶、好坏、是非、对错等,然后执其一边,排斥另一边,这既是偏见。如果反对和攻击另一边,则属于邪见。佛法是不二法门,看一切事物都是一不是二,没有对立的法门,也没有谁排斥谁,谁要消灭谁的事物。如果存在谁排斥谁,或谁要消灭谁的观点,既是偏知邪见。
二、正思维
合于正知正见的思维属于正思维。不分别、不攀缘、不执着、不烦恼的清静思维属于正思维。一切胡思乱想的妄念、邪念都不属于正思维。
三、正语
古人讲:“非礼勿言为正语” 。何为“礼”?符合道德为礼。在正知正见的前提下,凡是不符合正知正见的话不说。如大菩萨,不度众生不开口,开口必利众生。具体讲,不说是非,不说人过失,不攻击毁谤人和事物,不说废语妄言,谓之正语。
四、正业
做利国利民,利益众生的职业为正业。凡是破坏环境和道德的职业为邪业。如开赌馆、吸毒、贩毒、贩卖牲畜、杀业、妓院、电子游戏、电脑赌博、贩卖黄色影视书籍、养畜生为卖给他人宰杀等,此类属于邪业。
五、正命
所作所为都是光明磊落,没有见不得人的行为,谓之正命。有五邪命:一是标异现奇(为图名利搞一些违反常规的名堂,如现在社会上、电视里推出的“挑战者”之类);二是说己功德;三是占相吉凶(给人看相算命);四是高声现威;五是说人供养。
六、正精进
在正知正见的前提下修行“五戒” 、“十善” 、“六度”等法,依八正道而精进修行为正精进。邪精进是修旁门左道,执着神通,执着修无益苦行,为有所求而精进等。
七、正念
时刻心系佛、法、僧(觉、正、净)既是正念。邪念是念偏见、念情爱、念私欲、念财、色、名、食、睡等。
八、正定
修四禅八定,一法不见,心如如不动为正定。邪定是执着定中境界,着相、着魔为邪定。
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的首要因素
修行人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就正果,首先要走一条正确的道路,佛为我们指出了“修行八正道”。修行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第一要素就是“正见”。
在修行八正道中,正见是第一要素。一个修行人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后面的七道就可能都出偏差。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就不会有正思惟和正语,也不会选择正业、正命,更不会有正念、正定。在相当多的修行者中,虽然心都很诚,也非常精进,但是,正是由于没有正知正见,越精进反而离道越远。因为修行是修心,往往因心中知见的差之毫厘,行之其果则谬之千里。
许多修行人也都想竖立良好的正知正见,但却不知道什么是正知正见,更不知道正知正见包括哪些内容。更可悲的是,一些我执我见比较严重的修行者,往往把自己的偏知邪见误认为是正知正见,而且长期按照自己的错误知见精进地修下去,结果是越修离道越远,难怪古大德们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里所说的“僧道”并非单指出家的僧道,是泛指修行者。
在十几年的修行道路上,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修行同道,有些人虽有一定的正知正见,但正知正见不牢固,思路不清晰,当遇到正见者所说,认为很有道理,当遇到偏知邪见攻击正见者时,也认为有道理。反过来却又认为是正见者做的不对,做的还不够完美。这种人认为,如果没有一个人反对正见者,这个正见者才算做得完美。这种人的正见思路不够清晰,属于虽有正见,但对理还未真正悟透。偏知邪见的本身就是违背本性的,当然不可能与符合本性的正见者有共同认识。当年释迦牟尼佛讲《大涅槃经》时,一万二千听经者中,由于接受不了大乘佛法,当场有五千人退出道场,甚至谤佛谤法。这是因为释佛讲的不对吗?还是释佛讲的不好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是释佛做的不完美吗?还是释佛人缘不好呢?有这种认识的同道,由于理未通透,又过于执善,在与那些偏知邪见者的接触中,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间久了,就慢慢地增长一些偏知偏见,反而对明师和善知识产生了种种疑惑。或者背离明师,严重者还会反过来攻击明师,失去了千载难逢得遇明师的大好良机。实为可悲!可叹!
为了帮助同道们深入了解正知正见的内容,笔者根据自己所学所悟,将正知正见所包含的内容整理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一、不二法门,不偏两边,谓之正见
看待一切事物不偏不倚,不偏于某一边,谓之正见。
宇宙中虽然一切事物都分阴阳(如:善恶、美丑、高低、顺逆、正反、主次、我他、上下、左右、佛魔、曲直、正邪等),但是,从正见的角度讲,它们都是一不是二,因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相互成就的作用,是阴阳互根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无论你偏在哪一边都是错误的,都是背离大道,背离本性的。
例如:一台戏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相互成就、不可分割的作用,而不是谁要消灭谁的敌对关系。那些执着偏于“善”的人,总是憎恨坏人,总想消灭反面人物,而不懂得如果消灭了反面人物,正面人物也同时不存在了。正面与反面,公与私等都是一不是二。因此,执着一方,敌对另一方的观点属于偏知偏见,是违背本性的。
又如:我和他也是一不是二,自私自利者正是偏在了“我”的一边,才执着我见和私利,而不顾他人和众生之利。由于这种偏知邪见是违背宇宙规律的,因此,这种我执我见较重者,却被规律抛入了饿鬼道和地狱道。公与私也是如此,如果消灭了私有制,公有制也同样立不起来。世界上的二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正是由于消灭了私有制而无法发展下去的吗?而我国正是因邓小平英明地恢复了私有制,公私并存,才使我国平衡地发展起来了吗?
因此,我们看待一切事物,不可产生对立的观点,应树立一体互根的观点,这才是正知正见。佛法就是“不二法门”,如果你还有二法的观点,就不是佛法,就属于偏见,如果执着一方而去攻击另一方,则属于邪见。
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谓之正见
一般人在遇到问题或障碍时,往往都是找别人和外面的原因,这种观念属于偏见。但他们不知道,一切障碍都源于自心。万物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各种物体,哪一样不是由人心里想出来,然后再造出来的呢?宇宙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本性的变现,因此,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和障碍,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应该去查找别人和外面的原因。
例如:有些人今生贫穷,是因为自己前世没有布施积福;有些人今生慧根较差,是因为自己前世没有好好修行;你今生找到什么样的爱人,也是自己前世所结之缘;每个人来世去哪一道,也是自己今生所造之业和修行的结果;有些人多生多世遇不到佛和佛法,遇不到善知识,是因为自己多生多劫以前谤佛谤法所至。
包括自己所得的各种疾病,也是自心所造。例如:中医所说的思伤脾、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喜伤心,各种结石、肿瘤、癌症都是因生气所得;脑血栓偏瘫都是由思想偏执而得,由于心理偏执一方,因此,所造成的病态也是身体的偏瘫;比如感冒发烧,一般人都会找外面的原因,错误的认为是受凉了,这仍然是一种偏见,感冒的真实原因是自己心理或身体的不平衡,内里有火,才易感冒,如果说是受凉而引起感冒,大家都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环境,同一种气温,为什么你感冒而别人不感冒?为什么冬天那么冷大家都没有感冒,而有些人夏天那么热反而感冒?这难道是外面的原因吗?
又如:大多数人去某一道埸或去某善知识家,身心都感觉很舒适。但有个别人去这些地方却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有时转几圈也找不到门,这种现象仍然是自己的原因,是自己的心理和埸能与整体相差太远,其阴性生物埸格格不入,有这种现象的人,应该认真查找自己的原因,这种障碍完全是自己的心理与别人相差太远造成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自己的个体性太强,整体观念太差,业障深重,其心性、光谱、埸能、业力与大众融不到一起。道埸中的护法神知道这种人进来会不利于这个道埸,因而不让其入内。
又如:佛法的兴衰和毁灭,同样也是障碍在内不在外,佛早就在经中告诫过我们:“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是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
古圣贤早就教导过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正是因为古人早就悟透了“万法唯心造”的宇宙真相,非常明白“障碍在内不在外”的道理。因此,行有不得,反求诸已,遇到问题和障碍时,都应反观内照,查找自己的原因,谓之正见。
三、三世因果,贯穿时空,谓之正见
由于人类肉眼的障碍,只能看到现在的事物,只知道有今生,而不知道有前生和后世。宇宙间万事万物以及一切生命,都是延着时间坐标轴运行的,时间有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因此,万事万物也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么,一切生命也同样都有过去生、现在生和未来生。懂得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认识一切事物,都不应脱离三世因果来看问题,这才是正见。
但是,一般人看问题只看现在,而不知有过去和未来,仅以现在所知所见来判断事物,肯定是偏面的,这种断开三世因果来看问题的方法,只看到现在的果,而不知过去的因,因此,所判断出来的结果也肯定是错误的,这就是逻辑学里的以偏概全,实属偏知偏见。
例如:今生贫富不均、福祸各异、聪愚相差、慧根有别、因果不同、命运不同,都与前世因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人今生作恶多端,还很享福。不懂三世因果的人看到这种现象就想不通了,这个人作恶多端为什么没有恶报,还这么享福?这是因为他前世所积之福尚未享完,一但享尽前世所积之福,则会得到应有的果报。如果不明此理,会因此而不再相信因果,甚至会谤佛谤法。不仅仍然处于偏见之中,而且还因谤佛谤法而下坠地狱,得到更惨的果报。
又如:有些人认为自己今生没有欺骗或欺负过别人,为什么经常被别人欺骗或欺负?这同样是前世之因。如不明此理,则会生气烦恼,又继续造下业因。如明此理,随缘还债,无债一身轻,晚还不如早还,何烦之有?
因此,我们认识和处理一切事物,都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如果只看今生,就会对现实中的许多现象无法理解。因不理解而想不通,不通则生障碍。这种障碍小则会使自己今生生活中烦恼重重,多生灾难,重则障碍你不能出离三界,成就佛果。
四、本性是空,不住表象,谓之正见
世间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宇宙“真空妙有”的真相,当看到一切事物时,都认为自己眼睛看到的事物是真实的,不知道一切事物都是本性变现出来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一直在变化的东西不是真有,你只能用它的作用,而不可能得到它。由于它们都是从本性里变现出来的,而本性是空,因此,空性中所变现出来的东西,当然也具有本性的“空”性,因而它是实不可得的东西。
但是,不明白此理的众生错觉地认为,凡是眼睛看到的都是真的,因而执着在这些事物的表象上,总想得到它,甚至贪求它。正因为这种本末倒置的偏见,因此而生出种种烦恼。
例如:现代人只追求表象的享受,而不顾内在的道德修养;社会表象上似乎越来越发达,但绝大多数人却已经失去了做人的标准;现代科学从表象上看似乎越来越进步,但人类的思想反而离道越来越远。
又如:吃饭的实质作用是吃饱肚子为了生存,而现代人是讲求表象的色、香、味,放入许多添加剂,整天在吃拉圾食品,现代人大多数的病都是吃出来的。古人早就知道“病从口入”之理。
又如:许多修行人寻求善知识,不是看他开悟没有,修行的如何?而是从表象上看,是否是出家人?是否有名气?是否有很大的神通?是否有很多人崇拜追随他?相貌是否象佛?有没有佛的三十二象、八十种好?讲经说法是否合自己的意?等等,往往就是因为追求这些表象而失去真正善知识指导的机缘,有许多人因此而有缘无份。如果存有这种偏知偏见,不仅是错过善知识的问题,还很有可能招引来恶知识或恶友,因而断掉自己的慧命。
又如:有很多修行人执着名字相,有许多基督教徒只认主“耶酥”这个名,主耶酥实际上也一直在世间度众生,象观音菩萨一样,已无数次地来世间普度众生,大悲咒里八十四个名字,都是观音菩萨多世在各道度众生时的名字。耶酥也是如此,但每次来的时侯都不会再叫耶酥这个名字,换个名字就不认识主耶酥了,说明还没有悟透圣经的真谛,而被“名字相”所障。
又如:许多虔诚的佛教徒不懂得什么是“外道”,只要一听说“气功”二字,就攻击对方是外道。对气功、道家的修炼有偏见,甚至对密宗也有偏见。其实每个人都离不开外道,因为内外本来就是一。佛在《大涅槃经》中说:“善男子,或言佛性,即是外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于无量劫在外道中断烦恼,调伏其心,教化众生,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即是外道。或言佛性即是内道,何以故?菩萨虽于无量劫中修习外道,若离内道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即是内道,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其实,内道和外道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我们每一个修行者时时刻刻都处在外道中,正是在外道中修心才是内道。内和外本来就是一不是二。你每天吃饭、穿衣、生活、工作等等,不都是外道吗?修行者不正是在这些外道中修内道工夫吗?不正是在这些日常生活的所谓外道中修心吗?如果离开这些外道,你的心在什么地方修呢?
许多修行人都恨魔、怕魔,如果离开了魔,又怎么谈得上修佛呢?外道的作用就是为了成就内道,魔的作用正是为了成就佛。因此,那些执着表象的人根本没有搞明白外道和内道的关系,就攻击这个是外道,那个是外道,实属只看表象,不知本性。只看表象别人是在练气功,你怎么知道别人不是通过练气功法门同时又在修心呢?只看到表象就去攻击别人,正是因为自己心中常生外道之念,在攻击外道的同时,自己也失去了内道,(因为攻击别人时已经失去了清静心的修持)不是偏见又是什么呢?当年释佛在世时,许多外道修至很高的层次,当他们皈依佛的时侯,有些当埸剔度,当埸就证到罗汉果位,还有一些本来就是罗汉或菩萨,是为了度化外道众生,特意进入外道之中,长期以修外道为表象,实修内道。如果你去盲目地攻击他们,自己肯定是要下地狱的。真正明白道理的修行人是不生分别心的,更不会只看表象就盲目地去说三道四,攻击他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总挑别人错,即非真修者。
又如:绝大多数人都执着在顺境、好事、利已这些表象上,遇到顺境、好事、利已就高兴,反之就生气烦恼。其实,从阴阳互根的角度来讲,顺境的另一面肯定是逆境;好事的另一面肯定是坏事;利已的另一面肯定是害已;福的另一面肯定是祸。当你划船顺水行舟时,心里很高兴,但有顺必有逆,当你逆水回来时,你心里又会不高兴。是自己的心在随着顺逆二境而动念。这个顺逆二境本来是不存在的,是你自己分别出顺逆二境,把对自己有利的分别为顺境,把对自己不利的分别为逆境,然后又分别出顺好逆不好,才有了高兴和烦恼。这正是执着表象所产生的偏见而造成的后果。
五、不执末稍,回归本性,谓之正见
我们认识事物,研究佛法,应该从理上下工夫,理通法自明。所谓“一经通,经经通;一法明,法法明。”但是,不明此理的人,总是在末梢上下工夫。一个一个地去研究事物,不仅费工费时,而且由于偏见在末稍上,因此,越研究越糊涂,结果发现各种事物之间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偏于末而失于本的后果。
例如:观察了解一棵大树,如果爬到树梢上,道路越来越窄,而且观察每一个枝叶都不一样,不仅研究不清,而且会因相互不同而矛盾。如果退到粗枝上、树杆上,一切都看明白了。处理事物如同放倒一棵大树,如果执着末梢,就等于爬上大树一枝一枝地去剪,既费力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永远也难放倒这棵大树。聪明人就会从根部下手,锯断根部,就会很容易地放倒这棵大树。
例如:学习佛法的目的首先是要开智慧,如果把时间和工夫都用在对佛法的逐条研究上,则会断章取义,越研究越糊涂。宇宙间万事万物是无量的,如果一个一个地去研究,是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而且每一个事物的表象和作用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完全明白呢?如果回到本性上,找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则对一切事迎刃而解,一通百通。而古大德早就告诫我们:“定能生慧”。定就是回到“一”上,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修行者是研究佛法而开悟的,因为真智慧既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研究出来的,真智慧是每个人本身就具有的。是在入定中,使阳性大脑受到抑制,本性中的无量智慧才能自然显现。如果停留在偏见的末稍上去研究佛法,不仅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而且永远也不会使真智慧得到显现。
又如:现在世界上,人们不知道为什么,庄稼和各种植物生虫越来越多,只是一味地喷撒农药,结果只是起到暂时的作用,不仅不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使各种虫害越来越严重。按照自然常识,虫子的天敌主要是各种鸟类,而鸟类生存的基本环境是森林。人类为了贪图近利而大面积砍伐森林,破坏了鸟类生存的基本环境,鸟类大量减少,使繁殖很快的虫子失去了控制它的天敌。人类在盲目地喷撒农药时,身中剧毒死后的虫子又被鸟类吃掉,鸟类又二次中毒身亡。如此恶性循环使虫害越演越烈。这正是人类处理问题执着末梢而失去根本的结果。
又如:人们的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自己心理不健康而引发的,那么,要想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应该首先从解决心理问题下手。但是,由于人们执着于本末倒置的偏见,舍本逐末,只知用吃药打针来处理,由于西药的负作用非常大,在治病的同时又伤害了其它内脏,又制造了其它疾病。另外,由于心理这个根本病因并没有解决,还在继续造病,因而加重病情,在不断更换和增加药量的过程中,使人体病情产生了恶性循环。
人们如果悟透了末梢与本性的关系,回归到本性上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才是正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处理好一切事物。从修行的角度也是如此。
又如:修行的根本是修心,因为万法唯心造。包括我们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自心所造,所以修行要从心上修才是根本。法虽然可以帮助我们修行,但万法都是本性的变现,是末而非本。因此,修行人不可执着在法上,应明白“诸法空相”,修心为本。这样在修行上才能把握好本与末的关系,树立了这种正知正见,才能走上正确的修行道路。
六、法无定法,不下定论,谓之正见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变化,除本性外,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事物,古人早就知道“天下事,法无定法,非法即法。”因此,对一切事物不能妄下断语和定论。如果妄下定论,必然落入错误的论断。
例如:种子就不一定永远是种子,有缘即发芽,此时称芽,而不叫种子;芽也不可能永远是芽,芽又会长成小树,小树又可能会长成大树。但不能说“小树一定会长成大树”。为什么呢?在它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意外之缘,如风折、人砍、虫灾、干旱、洪水、火灾、车压等,它就不可能长成大树。因此,“小树一定能长成大树”的定论,就是错误的定论。
又如:有人常说“天上的神仙好,可以长生不老”。这同样是一种错误的定论。天界虽然比人间享受,生活的时间也非常长,但是,享受的时间再长,八万大劫之后还得下来。因此,神仙也不可能永久地享受。有诗为证:“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至非非想,不如西天归去来。”
又如:释佛在世时,一老人要求出家,佛弟子(罗汉层次)用天眼看他八万大劫以内没有修过佛法,说他没有善根,不同意收他出家。佛出去应供回来的路上遇见此人,同意他出家修行,佛弟子不解其意。佛说:“他虽然八万大劫以内未修过佛法,但他八万大劫以前修过佛法,故而收他为徒,许他出家”。即使是罗汉层次,即使是能看八万大劫那么久远的事,如妄下断语,仍然出错,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又如:我们对一些人的行为、思想、修行现状等,都不可产生固定不变的看法。每个人也都在不停地变化,向道的方向或向背道的方向变化都是暂时的,有时间性的。今生是人,来世即使是下地狱,多劫以后又出来了,无量劫以后又可能修成佛果。佛在讲经时,其中专门有一品为菩提达多(佛在世时专门与佛作对,多次谋害释佛,来世必下地狱)授记,说他无量劫之后必定成佛。
又如:多数修行者都执着善,认为“善好,恶不好。”不知一切万事万法都是佛性的变现。佛在《大涅槃经》中说:“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十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不名万法,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善、不善、无记,尽名佛性。”由此可见,执着于善的修行者还不懂得什么是佛性,而妄加攻击和排斥,虽然心诚向善,但就因为执着善,自心的另一面肯定是恶,因而造下恶业,结果又下了地狱,真是可悲!可叹!可怜!
又如:人们平时常说“十五的月亮圆,初一的月亮不圆”。这同样是错误的定论。其实,月亮始终都是圆的,而不是时圆时不圆,由于人们视觉上的错误,把自己的错觉误认为是正确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的这类错误特别多,往往都是错在过于自信,认为“眼见为实”,因而造成许多错误的论断。
又如:许多修行人都认为,善知识和有修养的高僧大德,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是和和气气,从来不会发脾气。如果遇到批评你,或有时对你发脾气,就认为他修得不好,不是善知识或大德。佛在《大涅槃经》中说:“第一真实善知识者,所谓菩萨、诸佛、世尊。何以故?常以三种善调御故。何等为三?一者毕竟软语,二者毕竟呵责,三者软语呵责。以是义故,菩萨诸佛即是真实善知识也。”真正的善知识在普度众生时,也同样是法无定法,根据不同慧根,不同层次的众生,来选择不同的教导方法。如果你按照自己的偏见,在自己的心中先预定出某一种标准,则会与真正的善知识擦肩而过,有缘无份。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时,不可妄下定论,以免落入偏知偏见中。
七、中道修行,把握平衡,谓之正见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虽分阴阳,但阴阳不分好坏,阴阳是一不是二。阴阳之间的作用就是为了起到相互平衡的作用,无论偏左偏右都会使事物失去平衡,导致物极必反而失败。只有平衡才能生存、发展和长久。那么,如何才能保持事物的平衡呢?只有把握中道,不偏不倚,才能保持事物的平衡。
我们要解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通”与“不通”的问题。办事情时,路子打通了,事情就办成了,路子不通,就被障碍给挡住了;身体不通就会有病,通了就没病,正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修行也是如此,只有中道修行才能达到平衡,才能在捷径中通达佛道。因此,把握一切事物平衡,都是一个调节“中度”的问题。
例如:人们都认为细菌很可怕,但是,我们的身体如果没有细菌,就没有任何抵抗力,就无法生存下去,难道细菌坏吗?我们平时打的防疫针,不都是细菌吗?相反,细菌如果过多,又会危害人类的身体。有些特别执着“卫生”的人,反而体质特别虚弱,这正是缺少细菌而无抵抗力的原故。因此,要想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对待小小的细菌方面,也存在一个保持中度的问题。
又如:人类和动物首要的大事就是吃,但是,人们的疾病大多数都是吃出来的,正是因为吃得过多、过细、过好。吃得过多不消化,形成宿食、宿便,积累毒素而生病。尤其是小孩的疾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吃出来的病。这里同样是一个把握中度的问题。
又如:社会上大多数不修行的人,几乎都偏在执着“有”的一边;而许多修行人由于没有树立正知正见,往往又偏在“空”的一边。在修行过程中也是如此,有些人只修定力,不看经悟道,结果是定多慧少,定慧失衡,即使将来修到很高的层次,充其量修成天魔。有些人是慧多定少,或是只修慧不修定,只会夸夸其谈,而不实证实修,结果成为狂慧而傲慢。因此,在修行的全过程中,无论是修至哪一个阶段,都要中道修行,把握好平衡,方能少走弯路,早登彼岸。
八、同体观念,忘我无我,谓之正见
宇宙是一个整体,宇宙间的一切生命和万事万物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分子。因此,认识和处理一切事物,越是从整体的观念出发,则越靠近道,故属于正知正见。相反,越是自私自利,个性越强,或是只从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则是背道的偏见。
我们的人体相当于一个小宇宙,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相当于众生,你能说哪一个细胞不是你自已?哪一个脏腑不是你自己?每一个细胞都是整体的一分子,你能说哪个细胞好,哪个细胞不好吗?如果团体之间,个体之间都是站在自我的利益上,分出有他有我,都只顾私利,胃不为这个整体消化,心不为这个整体供血,脚不为这个整体走路,手不为这个整体工作,试想,这个整体能生存下去吗?在人的身体中,每一个细胞都在无私忘我地工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佛性,就是没有自我,都是在为这个整体无私地付出,只有保证这个整体的生存,所有的细胞和脏腑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为整体就等于为自己。相反,只顾自己则破坏了整体,同时也等于在毁灭自己。我们人类也正是如此,总是以我为中心,为得近利而破坏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当温室效应发生的时侯,毁灭的不仅是人类,而是毁灭这个整体中的一切众生。
例如:当一个人该死的时候,也并不是全身有病而死,只是某一个局部的疾病就会造成一个人的死亡。我们人类虽然只是宇宙中的一个生命物种,但是,我们人类破坏自然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却影响到包括天界的各个维层。因此,众生是一个法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佛菩萨正是悟透了这一真理,才能使平等心、大慈大悲之心油然而生。这种平等慈悲之心,不是可以学来的,是悟道后真智慧的自然流露。
例如:社会上有些人,执着自我,什么都认为是自己对,别人不对,经常和别人争执,争来争去争到了什么呢?别人都不再理睬他,他反而失去了这个整体的关爱。
又如:有某些信仰的宗教徒,由于不懂此理,经常自赞毁它,说自己信仰的宗教好,别的宗教都不好。有些门派站在小团体的角度说:“学我的就不能学他的。”这种分别心产生的分裂主义思想,实际上是在自己攻击自己,自己毁灭自己,却还糊涂地认为自己是在坚持真理。
这些人不懂得,宇宙中的一切众生,个体性越强,造业也越重,来世形成的生命层次也越低。相反,整体性越强,越是无私忘我者,越靠近宇宙这个整体,其来世的生命层次也越高。因此,修行人常说:“舍去小我得大我,舍去大我得无我,无我方为永恒我。”当你修到忘我无我的境界时,你就进入了“道”,道是永恒的,你在道中也同时得到了永恒。
九、清静平等,无分别心,谓之正见
从本性的角度讲,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平等无差别的。但一般人只看事物的表象不同,因而生出种种分别。如果沿着分别心的偏见走下去,自己就会制造出种种烦恼的程序:分别——执着——捡择——取舍——计较得失——烦恼——造业——病、灾——生命层次下旋。如果延着平等无分别心的道路走,其结果完全相反:平等心——无分别——无执着——无捡择——无取舍——无得失——无烦恼——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真空妙用——大超脱——大自在——生命层次上旋。从这两个简明的程序不难看出,哪一个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正见之路。
例如:锅、碗、瓢、勺,表象上虽千差万别,但都有不可缺少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们是完全平等的。又如:米饭、面条、馒头、饺子,虽然表象和味道各不相同,但也都有其不可缺少的作用。一般有分别心的人会说“饺子好吃”,如果让你在一个月中,天天顿顿吃饺子,你还会说饺子好吃吗?因此说,它们都有不可少的作用,没有高低好坏之分。那些所谓的好与不好都是你自己心理分别出来的。
又如:小学、中学、大学也是平等无差别的,但一般人可能会说“当然是大学好”。如果没有小学、中学,你又怎么可能一步进入大学呢?当你上了大学的时侯,你能攻击小学、中学不好吗?你能说小学、中学上错了吗?即使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各个学科,也同样是平等无差别的,因为它们都有其必不可少的作用。
又如:佛、道、医、儒、基督、天主、伊斯兰、气功、武术等各门各宗,同样是平等无差别的,只是为适应众生不同之缘而生出万法。如果只有佛教,只能度与佛有缘之人,那么与佛无缘或今生与佛无缘者则失去了修学和向善的机会。如果只有基督教,只能度与基督有缘之人,那么与基督无缘之人就不能得度。又怎能谈得上普度众生呢?即使是佛教内部也是如此,无论是净土宗、密宗、禅宗、天台宗各个教派,也没有谁高谁低,谁好谁不好的问题,皆是因缘生法,殊途同归,法无高下,平等无别。
但是,由于许多人不懂得这些道理,总是以分别心来看待事物,非要分别个我好你不好,然后去攻击或排斥另一方,这就是偏知偏见。由于偏知偏见,使自己心不清静,又因攻击或排斥另一方而造业,增长为邪见,虽也修行精进,但越精进反而离道越远,结果是仍在六道里转来转去,因此,分别心、不平等心属于偏知偏见。“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行是在修自己,而不是修别人。“不见世间过”,不是世间人有过我不说,而是世间人本来就无过,你认为世间人有过,这个“过”是你自己心里分别出来的,是你心里分别、不平等的偏见所产生的。
以上所说的不分别,只是一种相对本性而言的不分别,是要求我们不生那种有好坏、是非、对错、善恶之分别心,但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为了生存的需要,又离不开各种分别,比如让你去商店买东西,你必须分别出你要买的东西;比如上卫生间,你就必须分别出男和女。不分别中又有分别,但这种分别的作用是为了正常的生活和生存,这种分别是不会产生烦恼的。
从另一方面讲,当你开悟之后,要想修成佛果,也同样需要分别,但这种分别与所谓的“分别心”又有完全不同的作用。这种分别称“分别智”,是在开悟之后有了“根本智”的前提下,才能生出“分别智”。根本智是悟透了本性,有了最究竟最根本的智慧。分别智是在根本智的基础上,以本性为参照标准,来分别判断事物是否符合本性。有了分别智,才能使你在修行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快速地回归本性。
因此,分别与不分别也是一不是二,它们有着很微妙的辩证关系,只是作用不同而已。切不可偏之一方,或死搬硬套,前面所谓的“分别心”,有这种分别心,是站在个人自私的角度上,是从末梢的角度来分别,会使人产生烦恼,使生命层次下旋;而“分别智”是站在宇宙整体的角度,其作用是让你以本性为参照标准进行修行和处理事物,不会产生各种烦恼,并使生命层次上旋。表象上虽都是分别,但其作用和结果却截然不同。因此,分别与不分别也是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这就是佛法“不二法门”的深层内涵。
十、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谓之正见
如能把前面这些道理深解悟透,明白了本性是空,一切法都是从空性里变现出来的,既然本性是空,那么一切法也都具有本性的特征,也必然是空。因此,《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说的正是一切法的本性是空。当我们看到一切事物时,应当直接看到它的本性是空,对一切法都不执着,故称“一法不见”。
同时,正因为一法不见而无取,无取当然也无舍。一切法的作用都是平等的,对一切法都不执着的前提下,又都不排斥,需要用哪一法就顺其自然地用哪一法,这就是“一法不舍”。如果你心中还有好与不好之分别,就会在执着“好”的同时而舍弃“坏”的,那么,被舍弃的这一法,其作用你就不能用,这就是自设障碍,有障碍就不自在。
例如:杀人也是一法,一般人都会说杀人不好,如果舍弃这一法,该枪毙犯人的时侯谁来执行?抗日战争时谁来拿起枪去消灭日本鬼子?在这里,杀人的作用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因此,杀人这一法也不能舍。
又如:中医、西医、特医、民间医方等都可以治病,但各有所长,又各存所短。西医的特长是来的快,但治表不治本,负作用较大;中医治病的负作用小,虽然治本,但见效较慢;特医是从阴性角度入手,层次虽较高,但又不易被现代人接受和普及;民间土方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俗话说:“偏方治大病”。省时、省钱、方便;特医是从阴性的角度来处理疾病,因为阴性是超光速的,因此它的疗效更快,但因首先需要有特异功能(神通),它的短处是不易普及。西医是从阳性入手,特医是从阴性入手,中医是从界于阴阳之间入手。只有这三种医学结合在一起,这个世界才能称为“有了完整的医学体系”,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采用最适当的疗法。如果你有分别心,排斥其中的某一种方法,该用这一法的时候,就会因自设障碍而不能得到最佳的疗效。
又如: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无差别。根据每个人的慧根不同,以及某一阶段修到不同的层次,遇到不同的问题,给不同的法,这正是大菩萨所修的智慧,修恒顺众生的必经之路。比如:遇到不识字的,或工作特别忙的修行者,就教他持念一句佛号;对于识字的,就可以根据他的慧根层次,叫他读某部经;工作不太忙有时间的,除了念佛、诵经以外,还可以教他打坐修定;对于业障较重的,可以教他念金刚萨垛咒或《地藏经》等,也可以叫他多去放生,先以此法来消业障;有病的还可以教他一些治病方法;定多慧少的失衡者,教他多看经悟理;慧多定少者,教他多修定力,戒骄戒躁;-------总之,根据修行者不同的慧根及修行情况,给各种不同的法,而不是自己证悟到什么层次,给所有的人都教同一层次的法,那就不是恒顺众生,而是执着一法,有法可见,必然也有法可舍。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修行者,要想少走弯路,合道而行,都应该树立这些正知正见。特别是修行人,修行的本身就是改正自己的偏知偏见,逐步树立正知正见,有了正知正见,才算刚刚开始进入正修阶段。当你真正悟透和掌握了这些正知正见时,你的修行也就步入了正轨,可能会使你的成佛得道提前多生多劫,这正是树立正知正见的重要性,因此,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的首要因素。心物辩证,相互转化
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这是哲学界唯心和唯物两大哲学观点,被哲学界喋喋不休地争论了几百年。凡是认为宇宙是物质的,精神现象不过是物质的影响作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就是唯物论。凡是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变出来的,即精神是第一性的,就是唯心论。为什么两大阵营争论至今却不见分晓?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各偏执一方,不明白心物之间是辩证关系,他们是阴阳互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并可以相互转化。
其实,一般人所认识的物质和精神,实际上都属于物质的范畴。一般人所谓的物质属于阳性物质,具有一切阳性物质的特征。所谓的精神属于阴性物质,它具有阴性物质的一切特征。根据“阴阳根本律”中“阴阳互根”的原理,阴阳两大物质是互为存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缺一不可。根本不存在何方为第一性的问题。比如,物质是客观存在,是精神这个“识”感觉到物质的存在,如果没有精神去认识物质,又怎么知道物质的存在呢?相反,如果没有物质,那么精神又能感知到什么呢?由此可见,物质和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不是二。
有不少人误认为佛法强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是唯心主义,其实,佛法的“不二法门”就完全证实了佛法对心物统一的认识。“心物辩证法”直指佛性,直接道出了心和物是统一的辨证关系,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是一不是二。因此,“心物辩证法”其本身就是顿悟之法,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悟道而已。
物质和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可以相互转化。例如:贪、瞋、痴属意业,多生多劫以来,人们贪、瞋、痴的习气是从哪里来的?不正是物质对意识的影响和作用吗?所谓的“饱思淫,饿思盗”,不也是生理的物质需求对心理的影响吗?如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贪污、腐化,不也是物质对精神的诱惑所致吗?从上古时期的“人之初,性本善”,发展到今天末法时期的人心险恶,相互欺诈,不也是物质对人心的影响和作用吗?正因为物质对精神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人们的心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才不断升级自己的享受和贪欲。从佛家的观点来说,众生本来都有佛性,那么,为什么如今又被物质世界所染,变得迷惑颠倒,不明宇宙真相了呢?正是因为来到三维以阳性为主的物质世界,被肉眼所障,才被物质诱惑所迷。由此可见,物质对精神的确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反,正是因为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精神这个心理意识同样可以作用和转化物质世界。无论哪一个修行宗门,都是以修心为要,来转化物质世界,转变你生存的环境,以及最终使你脱离六道这一生死环境。观察一下你的家庭和社会,哪一样东西不是由人心所想,而后制作出来的呢?我们这一代人,从上一世纪过度到这一世纪,亲眼见到社会环境日新月异地变化,哪一样东西不是由人心所设计?就连你自己如何梳装打扮,完全是按照你自心所想;家庭的如何装修、摆设,以及家具的颜色,也完全是按自己心理所设计;世界如何建设,如何改造,也完全是由人心所设计,而后再按图纸所施工的。万事万物为什么永不停息地变化?为什么变化得这么快?正是由于人心永不停息地在变化,人心变得更快所致。
日本科学家对水分子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可以改变水分子的结构。在两个试管中装入同样的水,在一个试管上贴上“爱”字,在另一试管贴上“恨”字。20分钟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看水分子,贴“爱”字的水分子结晶体,像雪花一样美丽,贴“恨”字的水分子结晶体却杂乱无绪,非常难看。然后把“恨”字去掉,也换上“爱”字,20分钟后再看,水分子结晶体也变得很美。这一实验,充分验证了心理对物质的作用力。
当人心理生气发怒的时候,人体里会产生一种“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剧毒。经科学家验证,在人发怒的时侯往水杯里呵一口气,浓缩以后给小白鼠注射一滴,五分钟就会死亡。这种几分钟的生气发怒或烦恼,立即就会使自己中脉堵塞,造成百脉不通。甚至在梦中紧张、生气、发怒,也会使中脉堵塞。
从以上两方面的论证可以证实,物质和精神(心理意识)是互为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物质第一及物质决定精神的论点,肯定是偏极一方的。但是,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第一性的论点同样是一分为二,偏执一方,又忽视了物质对精神的反作用。
佛法认为“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般人会误认为佛法是唯心主义,这里存在一个理解问题。一般人以及绝大多数未开悟的修行者,看到“唯心所现”,大多理解为唯心主义。其实,这里所谓的“心”,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意识、心理、精神”之心。此“心”意为真我本性。万事万物都是真我本性的显现。从此角度讲,万物唯心所现,却也真实不虚。而唯识所变的“识”,才是指心理意识。唯识所变讲得正是心理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和转化。在佛法的“唯识论”中讲到:“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正是心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如果是上根器的人,仅一个“心物辩证法”就可使你顿悟,就可使你成就。成佛得道不正是心和物的转化作用吗?因此可以说,“心物辩证法”就是顿悟之法。
要想正确地把握心物辩证的关系,不要把心物一分为二来看,心物本来就是一。在强调一方的同时,又不可忽视另一方。心和物各有各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心可以转境,境也可以转心,就看你如何把握。
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是修行或不修行的分界线。不修行的人则心随境转,随波逐流,追逐物质利益,生命层次趋于下旋。而修行者则是把心定在本性上,身虽入境,但心不受物质利益所诱惑,心却不被境转。心若能定则境随心转。生命层次和生存环境皆趋于上旋。这正是千门万法修心为要的根本原理。
当你认认真真地把“宇宙生命层次概况表”看完之后,你会发现,该表中有两项是十法界的共同特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既是“心”。所有的法界以及你在六道里的生存环境,都是随着你的心识所转化出来的。不同的心转化为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法界,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正报和依报。因此,修行必须修心。
一、修行必须修心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心能转境,否则,心必被境所转。我们想脱离苦海,不就是想转苦海为极乐之境吗?我们想脱离六道,不就是想超越轮回之境吗?觉者为佛,不觉者为凡夫,“觉”是心的“觉悟”,而不是身和境的觉悟。这就为我们修行点明了回归本性的奥秘,修行必须修心。
纵观六道及十法界的成因,瞋恚心对应地狱道;贪心对应恶鬼道;愚痴心对应畜牲道;良心对应人道;傲慢心对应修罗道;善心对应天道;慈悲心对应菩萨道;清静平等心对应佛道。各法界对应的都是一个“心”字。
许多修行人虽然也知道修行既是修心,但“知道”不等于“悟道”。悟道不等于“得道”,得道不等于“了道”。口上说修心,但在行动上仍然是在向外找,向外求。行为总是与修心联系不起来,整天身在外跑,心往外驰,心驰则神往,心又怎能清静?执着于一些表相的修行。如:放生为了自己治病消业障;捐钱印经、建寺为了自己积功德;跑山拜佛为了保佑全家平安得福;长期研究经典,功夫用于字面上的理解,谈论佛法时,能说会道,似乎懂得很多,但实际又不按佛说的去做,仍然在执着文字相。这些外求法虽也有些作用,但仍未回到修心的根本上。因此,长期修行虽也诚心,但不见效果。问题正是由于偏知偏见而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几年以前,我曾对一些执着跑山拜庙的修行人讲:“不要到处乱跑,越跑心越乱,应在家里修清静心,清静入定之后才能开悟,开悟之后才刚刚开始修行”。但当时听不进去,跑了几年毫无长进,这才承认我没有骗他。这一个小小的障碍就障碍了三年。每个人都有无数的障碍,如尘沙之多。如果每个障碍都需要三年才能认识和突破,一生才能突破多少障碍?如果无人点化,有时一个小小的障碍就会障碍你一辈子。因此,修行的过程是漫长的,需多生多劫才能成就。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需要多生多劫才能成就。任何事情都是有捷径的,那就是必须真正地回到修心的本源上。许多人正是由于执着外求,在外圈转得时间太长了,才误了自己的修行进程。如果你不从修心入手,即使修上千万劫也难成就。
许多修行人都知道修行是修心,但又不知道怎样才算真正的修心。修心是要按照宇宙的本性,修正自己不符合宇宙本性的认识和习气。那么,要想进入正式修行,首先必须开悟,先须明白宇宙的本性是什么。如果不明白宇宙本性,当然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认识和习气是违背宇宙本性的。这个问题放在后面再谈,在本文里你需要明白的是心能转境,修行必须修心。
二、修心要修什么心?
在“宇宙生命层次概况表”中,已经明确了各道的心理成因。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出离六道,了脱生死,成佛得道。那么,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六道的心理成因。六道分别为“三恶道”和“三善道”。由此可以分析出“善恶”二字是六道的基本特征。继而分析“善恶”二字又是怎么来的?宇宙本性是如如不动、无作无为的,因此,宇宙本性中没有善恶之分别。善恶是由人的分别心造出来的。
几乎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修一个“善”字,但修行人恰恰又被这个“善”字所障碍,难出六道的原因也正在于此。从阴阳根本律的角度来分析,善与恶是一对阴阳,是互为存在的,是一不是二。只要你心里还执着一个善,另一面又必然造下一堆恶。因此,你的心只要还在善恶之中,你就符合六道的特征,这就是你多生多劫修不出六道的根本原因。其实,古人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善”,并非“善恶”之善,此“善”是指宇宙本性,“人之初”是指刚有人类之时,人的心很单纯,离道(性)很近。而后人却把“人之初”误解为刚初生的婴儿,把“性本善”误解为善恶之善。这些都是人们分别心的造作。
因此,善恶都是人的分别心造出来的,宇宙本性里没有善恶、是非、对错、好坏。
例如:辣椒的本身不分好与不好,爱吃辣椒的人就说它好,不爱吃辣椒的人就说它不好;大家都爱闻香味,不爱闻臭味,但是臭豆腐、臭干子都非常臭,爱吃的人就吃着很香。
由此可见,万事万物的本性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好坏是由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出来的。而且是越急于需求的越认为好。因此,由于人们多生多劫养成了分别心的习气,对一切事物都要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分别和捡择。这种念念都要分别、取舍的习气,在人们的第六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定式思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所知障,如同烙印一样,并牢牢地输入在第八识的程序库里。既然已形成了习气,才会使这种违背宇宙本性的分别心习以为常,难以察觉。因此,分别心是人们最难改变的习气。
正是因为念念分别的习气,才使你难离六道的束缚。为什么?修行人应该都知道,宇宙中的生命由圣入凡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由凡入圣应该是逆炼归元:万物归三,三归二,二还一,一还道。根据此理形成的程序,我们分析一下形成六道的分别心在哪个层次上。显然,只要还有分别,你的层次就还在二、三、万物的层次中。六道里还分别有善恶、是非、对错、好坏,正是在二、三、万物的层次里。你只要还有分别善恶之心,怎能不在六道里轮回呢?分别心离“一”尚远,离道还有十万八千里,又怎能成佛得道呢?
因此,你要想出离六道,首先要断掉分别心。不要遇事总爱分别个好坏、是非、对错,随缘做事而不要执着修善。许多修行人,生生世世都在修善,但又被“执着”二字束缚在六道之中,还一直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当你随缘做事而又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你的心自然从枝梢末节的万事万物上逆返归元,从万物、三、二归还到一。此时菩萨的慈悲心,佛道的清静、平等心才能油然而生。
但是,佛为什么又教导众生“诸恶莫做,诸善奉行”呢?佛并没有说错,这话是针对六道众生所言。因为六道之内的众生都有贪、瞋、痴三恶道的习气,要改掉这些习气,就要“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这样才能断掉三恶道之因。诸善奉行是在修三善道之因,而只有达到了三善道的标准,才有资格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因此“诸恶莫做,诸善奉行”是六道众生修行中必须经过的台阶。对于那些已经出离六道的罗汉、辟支佛、菩萨来说,此处的“善”字又非彼“善”的涵义。这时的“善”是指符合宇宙本性的为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而此处我讲的不要分别善恶,是指虽随缘修善,但又不动念,不执着。如果执着修善,则同时又在造恶,不正是在造六道之因吗。然而要想出离六道,必须断掉善恶,是非、好坏的分别之心。修行人万不可偏解、误解,以免给自己修行造成障碍。
在本文中,要使你真正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修行主要是修自己的心。二是修什么心?要断分别心,修清静平等心。三是要明白修善是修行某一阶段的法船,而不是目的,不可执着在法船上。只有心里无善无恶之时,才是真正放下了善恶之分别,才能断掉善恶之业,回归于道。
为了使同修们对分别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因此,这里还有必要为同修们作以更深层的说明。分别有三种,概述如下:
第一种是为了生存的正常分别,比如:我们每天要根据天气选择穿什么衣服;走在十字路口要辨别红灯停,绿灯行;外出要能辨别东西南北;买东西要知道买什么;进厕所要知道男女厕所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生存的必要分别,这虽然也是分别,但这类分别是不起烦恼的。
第二种分别则是分别心,这种分别是站在自我利益和自我见解的角度上来分别一切事物,对自己有利的就分别为“好”,对自己不利的就分别为“坏”;对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的见解为参照标准,都要分别个好坏、是非、对错、善恶,对于不合自己利益和见解的事物和人,就会起反感,由此而产生种种烦恼。这种分别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产生了对立性和对抗性,以致达到势不两立的地步,违背了本来是一没有对立概念的宇宙真相,因此,是背离宇宙本性的。这正是我们修行人应该改正的分别心的习气。
第三种分别称为“分别智”。分别智是在“根本智”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根本智是指开悟以后悟透了本性,悟透了宇宙真相,这种本性流露出来的智慧称谓根本智。分别智是指无论辨别任何事物,都是从本性和整体及宇宙规律的角度来辨别、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不是从个人利益及自我见解的角度来认识和判断事物。比如,要想修行少走弯路,就必须判断各种法是内求法还是外求法;是从心上修还是执着表相;选择师父时要判断是明师还是邪师,也要看他是否开悟?是否符合本性?是教你从心上修?还是教你执着神通和外求法?做事的时候,是否执着?是否求结果?是否偏在善恶两边?是否符合本性的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特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用智慧来分别的,因此称为“分别智”。
以上这三种分别,虽都是分别,但角度不同,其结果也完全不同,我们平时要断掉的是第二种“分别心”。我们要修出的是分别智。不可盲目地一概肯定或否定。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
——真空妙有
一、宇宙的本性及真相
千百劫以来,修行人都在寻找真理,探求宇宙真相。佛家讲“见性成佛”。性又是什么?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而且越说得多,比喻、描述得越详细,反而离它越远。只有真正明心见性的人才能证悟到它的存在。
性有许多代名词,如:真我、本来面目、道、真如、本性、实相般若、菩提、如来、如来藏、法身、涅槃等。纵然用上百个代名词来表达也不够准确,只能说接近它,相似它。正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宇宙的本性只是一种存在,虽存在,但又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万事万物中都有它的存在。但你看到或感知到的只是万事万物的表相,你却感知不到,更看不到性的存在。说它是空无,它连空无也无,故谓之“真空”。一个连空无也无的“东西”(它什么东西也不是,此处只是方便讲),当然没有分别,清净无念,无作无为,只是如如不动。
佛以及古大德们,为了度化众生,引导众生去接近本性,因此,劝众生不要分别,不起心动念,无为,修定等等,都是在让你靠近它。为此,还让你破除障碍,万缘放下。但是,众生由于不明白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有,是可以得到,可以占为已有的东西。因此又怎能真正放下呢?
宇宙的本性虽是真空,但又能无中生有,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宇宙空性中变现出来的。性虽真空,但性又表现出无限的作用。它是通过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来显现它无穷无限的作用。这个万事万物表现出来的作用即是“妙有”。性在万事万物中,因此,万事万物的作用都是性的作用,也只有通过作用才能显现出性的存在。
真空的本性中能显现无限的事物,无限的事物又在永不停息地无限的变化,从而显现无限的作用。难道这还不够“妙”吗?仔细悟来,真是妙不可言。故谓之“真空妙有”。
万事万物虽能显现无穷无限的作用,但它是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一种假相。看上去似是实有,但由于它都是从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俗话说“本性难移”,为何难移?因为“性”与“相”本来就是一不是二,是不可分割的。万事万物既然都内涵着真空的本性,因此,万事万物也是真空。真空也是万物。这就是佛法所谓的“不二法门”。
正是由于万事万物都是真空的显相,真空的本性决定了万事万物实不可得的特性。人们只能用万事万物的各种作用,但实际却得不到它。这正是佛在经里告诉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真言。佛用最简捷的八个字道破了万事万物的真相。又用“真空妙有”四个字道破了整个宇宙的真相,又用“不二法门”道破了本性真空与万物妙有之间的关系。
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虽然在经里明确地告诉众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众生还是疑而不信,半信半疑。原因还是不明道理,只知表相。
由于人类是三维层次的生命,认识和感知一切事物,都是用三维层次的眼、耳、鼻、舌、身去感触。而眼、耳、鼻、舌、身只能感触到事物的表相及现在,而看不见内在的空间和时间。人们的肉眼只能看见现在这一秒钟的事物,而前一秒钟和后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见,过去和未来更看不见。因而只知事物现在的表相,而每个事物都是有时间和空间的。时间和空间又是永不停息地在变化,这些变化过程是肉眼所不能及的。因此,只看事物表相而不知本性,只知表相似有而不知本性是空。所以,生生世世迷惑颠倒,本末倒置,才生出了无尽的烦恼。
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由以下三个原理可以证实:
1、万事万物皆是缘聚
缘散
万事万物既然都是宇宙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因此,它本无自性,因缘而生,缘散而灭。例如:种子,只是人给它定的假名而已,只有能发芽生长的,才能称其为种子。但它自己是不会发芽的,要想发芽,必须有土壤(地)、水、温度(火)、空气(风)以及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缘。没有这些因缘的聚合,它不会发芽,也就不能称其为种子。因此,种子只是一种没有自我的假名。
又如:火,也要有四大之缘组成。火不能凭空而生,需有地,木生火,木、油、气可燃,都源于地;木、油、气中都有湿度为水;生火的木、油等物也需有一定的温度,结冻成冰是点不着的;生火需要有空气,无氧不能燃,这就是风。同时也要有时间、空间等因缘。离开这些缘,也无火可言,无火可见。
又如:风,也是凭借各种缘的聚合才能体现出来。通过观察到水被吹动的波浪,树木、物体的摆动,飞沙走石的流动,这都属于地缘;风中有湿度属于水缘,风中有凉热的温度属于火缘;风本身既是空气的流动。再加上时间、空间,才能体现风的存在。
前面三个实例证实了万物由缘而生,对于万事也是如此。例如,“讲课”是事,要有授课老师,听课的学生、场地、设备、讲义、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缘组成,才能称其为讲课,否则就不存在“讲课”这件事。
由此可见,万事万物之名都勉强其名,实无自我和自性。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实物,全是因缘而生,离缘而灭,无缘而不存在的事物。因此谓之:“名可名,非常名”。从以上几个举例展开,你可以对万事万物进行分析,无一不是缘聚缘散,均无自我。而人们认为它有自我,这就是“我执“,是追求万事万物和贪心的起源。
2、万事万物永不停息地变化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变化,没有一样是固定不变的。你说是它,它又已经变得不是原来的它了。虽然不停地在变化,但由于肉眼观察不到细微的运动和变化过程,看上去似
乎没变。例如:一个人坐着不动,但他的肌肉、内脏、呼吸、细胞等一切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及整个宇宙的时空在运动变化。
只要随时在变化的事物,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瞬间之相,这种瞬间之相是无法留住的,过去就过去了。人们只能在录像、录音中回忆过去,而不能真实地留住它。只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才是真的,但宇宙间只有本性是如如不动的,是永恒不变的。它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一粒树种,它的变化过程是:芽、苗、小树、大树、原木、方木、木板、新桌子、旧桌子、糟木、灰、土。又如:你今年如果是50岁,你曾经有过20岁、30岁、40岁,但是,那时的你如今又在哪里?留住了吗?等到老时,如今的你又在何处?今生你是谁?前世谁是你?来世你又是谁呢?不仅长远的相无可保留,即使是当天的相也无法留住。一天中的你至少也要有几万个动作,哪一个动作之相又留住了呢?
你所看到的各种相都如同在演戏,你自己也要在这台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戏散之后空空如也。如同你看电视,里面演得红红火火,电视机一关,什么也没有。人生也正是一台戏,每一个人都是戏中的演员,戏中的妻儿母女都是扮演的假相而已,过后什么也没留住,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3、万事万物实不可得
根据前面所谓“缘聚缘散”和“不停变化”这两条原理,决定了万事万物实不可得的原理和真相。万事万物虽是一种存在,而它们的存在,只是在自然地表现各自不同的作用。人们只能用万事万物的作用,但又不可能得到它。即使你错误地认为你得到了它,也只是在欺骗自己的心,你得到的只是一种心理欲望的满足。然而连这种心理欲望的满足也是虚假的。你的心理欲望和满足也是缘生缘灭的,也是每时每刻在变化的。例如:当你饮食之时,所谓的色、香、味只是暂时地骗一骗你自己的舌头、鼻子、眼睛而已,刚咽下去,这些色、香、味的感受就都消失了。因此,所谓的欲望满足也是虚空假相而已,实不可得。
人们总想得到和占有更多的东西,但是却不明白,不仅你想得到的万事万物这些客体是一种假相,实不可得,就连你这个想得的主体也是一种假相。你这个所谓的主体能保持不变吗?能永远留住世间吗?显然不能。你的肉体也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缘组合而成,也是一种虚名假象。那么,连你自己的肉体都在不停地变化而不能保持,更不可能得到永不停息变化着的万事万物,因此,万事万物实不可得。
三、宇宙真相的启示
前面我们浅谈了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这些真相为我们提示了什么呢?
1、宇宙的本性是真空,是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空的就连“空无”二字也不能确切地描述它。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它变现出来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在不停地变化,而本性却永恒不变。宇宙及万事万物是相,而本性是体。体和相是一不是二,相中有体,体既是空,故相也是虚空假相。体是永恒不变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体是真空,相是妙有。万事万物从表相上看,它的变化过程似乎有生灭、垢净和增减,但由于本体的如如不动,没有生灭,决定了万事万物这个相也没有生灭。而人们肉眼看见的生灭,只是一个蛹动阶段和某一变化过程,如同水面的层层波浪,当波浪起伏时,水生了吗?当波浪平息时,水死了吗?它既没有生,也没有死,因为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真空和妙有的关系。
2、如果真正明白了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明白了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空,实不可得,但它又有无穷的妙用。这种妙用仅仅是各种不同的作用,而非可得的实体。那么,我们再面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时,就不会再去为了得到某些物质和利益而动念追求。心不动念,心静神安,无忧无虑,无求无欲无烦恼,是何等的快乐。
但是,佛法并不是消极的,虽不动念追求,但又随缘起用万事万物的作用。如果执着空,不去起用它们的作用,则自堵其路,受到空的束缚和障碍,而难以生活和生存。如果执着有,则动念外求,心神不安。贪无止境的欲望会使你生出无穷无尽的烦恼。生活得又苦又累,如同一生泡在苦海里难以解脱。
如能把握好真空妙有的宇宙真相,在遇到任何事物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不再分别和执着事物,不再追求利益和结果。心里很明白,我只是在用它的作用,而不想得到它。心里没有分别,没有取舍,没有欲望,没有得失,没有成败,那么,无论得失、成败,对你来说都是通达的,都是清静平等的。这就是一法不见,一无所求,而又达到一法不舍。这种生活境界是何等的大超脱,大自在。不是极乐,又是何处?
因此,觉者为佛,迷者凡夫。觉者当下就是极乐,迷者当下既是苦海,关键在于对宇宙真相的认识。照见五蕴皆空
观世音菩萨为我们留下的《心经》,后来又经过释迦牟尼佛的印证,流传下来。《心经》仅260个字,却与《大般若经》600卷其意相同。文字精美,涵义深奥,揭示了宇宙真相,大道之理至精至简。
我们修行人生生世世地精进修行,就是为了求解脱。解脱什么?解脱苦难。苦难由何而生?自心而生。为何自己给自己造苦难?只有迷惑颠倒的人才会如此。被何所迷?被五蕴所障。如能照破五蕴,云散日出,心不再迷,不再造苦,何苦之有?则能度一切苦厄,无苦则极乐。因此,“照见五蕴皆空”是《心经》的核心。
一、何为五蕴?
五蕴又称五阴,蕴是积聚之意,是指五种妄想聚积不散,象阴云一样遮住了我们智慧的光明,使我们本来具有的真智慧不能显现,不能发挥作用。五蕴为“色、受、想、行、识”。
1、色,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阳性物质和一切无形无相的阴性物质,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产生的各种法,都统称谓“色”。
2、受,是指人们的眼、耳、鼻、舌、身对万事万物接触后的感受。由于每个人多生多劫以来,对各种事物认识不同,养成的习气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人们把感受分别为苦受、乐受、舍受三种。
人们对某一事物感受后认为是一种享乐,这既是乐受。如果感受后认为是一种痛苦,既是苦受。如果认为无所谓苦乐,则称谓舍受。
例如:爱吃辣椒的人,吃辣椒就是乐受;不爱吃辣椒的人,如果到了四川,样样菜都是辣的,他就认为是苦受。吃辣椒既不认为是享受,也不认为是受罪的人,属于舍受。
又如:喜爱运动锻炼身体的人,就认为运动锻炼是一种享受,不爱锻炼的人,就认为是一种吃苦受累。婴儿刚刚出生时,为什么都只哭不笑?人们都不知其中的奥秘。婴儿当时不会说话,长到会说话时又早已忘了。其实,这就是受。婴儿刚刚离开母体,皮肤突然接触空气,还未适应,会有一种剥皮似的痛疼感。因此,婴儿此时是因皮肤痛疼而哭。但是,这时的婴儿心理并不会分别,却不认为这是苦受。因此,他们此时的哭,只是对皮肤疼痛的一种自然反应。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的本身是没有好坏、苦乐的,而苦受和乐受完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欲望、习气,由分别心里生出来的。
3、想,由于人们分别出苦受和乐受之后,就产生了享乐离苦的欲望,总想少吃苦,多享乐。就这样不断地产生了想。由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想,而且已经形成了习气,使大脑永不停息地想下去,甚至夜里睡觉作梦也在想。
4、行,只有想是办不成事的。办事也须阴阳互根,必须把想的事借助于行动来完成。就产生了争取乐受,避开苦受的各种行为。
5、识,在色、受、想、行的过程中,人们的大脑思维对事物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从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概念和习气。这就是所谓的“识”。例如,最初时,人们看到树上掉下的苹果(色),先尝一尝,感觉红苹果很好吃(乐受);尝了尝又小又青的苹果,感觉有些酸涩不好吃(苦受);想上树多摘一些苹果来吃(想);然后就上树摘苹果(行),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人们对苹果产生了“苹果能吃”的认识和概念,并产生了“长熟的苹果好吃,没长熟的苹果不好吃”的经验,最后形成了识。
二、五蕴使人们产生错觉
由于人们受五官三维的限制,在人们眼里所看到的万事万物这个“色”,认为是实有的,可以得到的,并可以享受的。因此,产生了后面的受、想、行、识都是一种错觉。
前面在“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中,已经道明了,万事万物(色)的本性是空,你只能用它表现出来的作用,但得不到它。但由于人们只看到事物的表相,而不知道它的本性,把缘聚缘散、实不可得的事物,误认为是实有可得的。由此产生的受、想、行、识,都是在追求那些实不可得的东西。无止境的欲望使人们贪心越来越大。当他认为,别人在阻碍他得到那些更大利益的时候,开始憎恨别人。当看到别人所得的利益比自己多时,就开始嫉妒别人,一系列的瞋恚心由此而生。贪、瞋之心又是由于不明白宇宙真相,迷惑颠倒的愚痴心造成的。而贪、瞋、痴的心理,又使你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因此,这一切烦恼之苦,都是由于五蕴的错觉。只看到事物的表相,并去追求表相,反而障盖了事物的真相和本性。由于这种错觉是长期的,多生多劫以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概念和习气。因此,人们生生世世一直在这种错误认识中循环,才导致了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轮回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了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空,实不可得,就应该明白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然色即是空,受、想、行、识都是对色而生,那么,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当然也是空。
三、“受”也实不可得
虽然在前文中道明了“色即是空”的原理,但是,人们还是难以理解。原因在于人们对各种事物都有亲身感受,认为这些感受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空的,实际上这还是人们执于表相的一种错觉。
万事万物虽本性是空,但又显现各种不同的作用,而人们所感受到的也正是它的作用。这种作用也只是一种表相的存在,但是,哪样作用你又可以永远留住它呢?例如:当你吃苹果时,那种香甜的滋味只是在欺骗一下自己的舌头;又大又红的形状和颜色只是在欺骗你的眼睛;“好吃的苹果”这句话只是在欺骗你的耳朵;苹果的香味只是在欺骗你的鼻子。当你这一口苹果咽下去后,这一切色、声、香、味、触都荡然无存,什么也没留住,你在欺骗自己眼耳鼻舌身的同时,只是得到一种心理欲望的“满足”。但是这种心理欲望真的得到满足了吗?你可能会说:“满足了”,既然满足了,你为什么还有欲望?为什么欲望越来越大?说明并没有满足,就连这种暂时的心理满足也是一种虚空假相,在欺骗自己的心而已。
例如:狗啃骨头,骨头上一点肉也没有,狗却啃得津津有味,欺骗狗的只是骨头上的肉味。狗啃了半天,其实什么也没得到,只是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被欺骗的满足。
人也是如此,穷人每顿吃一碗饭,百万富翁也只能吃一碗,让他吃三碗,肚子受不了。可能认为比穷人吃得营养好一些,那只是食物的表相。骗了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及心理而已。反而可能会得更多的病。牛、羊、鹿、马吃的是草,不是长得比人还壮吗?也并未缺什么营养。每个人一生应吃的食物,以及应花的钱都是定数,吃得好,吃得多反而减少寿命。穷人夜里睡一张床,百万富翁也只能睡一张床,让他八张床轮换睡他受不了。你认为比穷人享受了,享受的结果保留住了吗?其结果仍然是实不可得。享受只能使人心理上增添欲望,堕落腐化,来世生命层次向下旋。你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只是在满足自己心理的占有欲,填补自己欲无止境的空虚。
人们把病和死都分别为最大的苦受,最害怕的就是病和死。其实,这也是你被五蕴错觉形成的一种假相所障。认为病和死是真的,不知道这种感受也是空,只是自己心理的一种分别而已,是你的分别心把病和死判定为一种苦受,因此才产生心理恐惧。
例如,爱好登山运动的人,在高山上又滑又冷,空气稀薄,又困又累,腰酸腿痛,还会冻伤或有生命危险。但他们却认为登山是一种乐受,而不是苦受。有些人虽不登山,但稍有腰酸腿疼就觉得苦不堪言,难以忍受。
其实,有病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有它特定的作用。是在提醒你,应该注意些自己的心理或行为,也许是提醒你该锻炼或休息了,或者提醒你该修行了。许多修炼者,不都是因为有病才被迫走上修行之路吗?那些养尊处优的享受者是很难走上修炼之路的,除非他是佛菩萨再来。
每个人都经历过病的折磨,但有些人却毫不在乎,不放在心上,病痛反而减轻。有些人非常害怕,心理压力很大,反而将小病养成了大病,加重了病情。这个关键问题还是在于自己的心,心若有受则苦,心若不受则无苦。《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刮骨声噌噌作响,血流成盆,关公难道不痛吗?首先,他为了疗伤,心理不认为是苦,心有所不受,没有分别苦的概念。第二,他在下棋,运用了精神转移法,思想不去接受刀刮臂膀的痛疼。由此说明,心不分别苦乐,心无所受,则受而不受。病痛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假相,在你无病之前是不痛的,病好之后也是不痛的,病痛只是生理变化的一个过程而已,它不是永久保持的,因此,它也是一种虚空假相。
当一些大因果现前的时候,往往也以病痛表现出来。如果你能悟透“受”也是空,则会以另一种心理对待病痛。
一是明白病痛是一种生理的自然现象,任何阳性物体都跳不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此,有病有痛是很正常的。真能如此想,病痛对你来说,已经减轻了一半。
二是明白病痛是因果现前,自己过去欠了债,如今该随缘还债。晚还不如早还,有何不好?过去欠债时就高兴,现在还债就烦恼,不是平常心,更不是平等心。应该发自内心地忏悔自己的过错。只有切身体会过去给别人造得如此之苦,才能升起慈悲心和平等心。同时又消除了自己过去的一个业障,无债一身轻,有何不好?心理果能如此转化,病痛也必能转化,这就又减轻了一大半。
三是,如能从根本上悟道,一切色受都是空相,无苦无乐,心无所受,何苦之有?佛菩萨也有过去的因果,他们也并非不落因果。但由于他们是觉悟者,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无苦乐之分别,虽落因果,但不昧因果。心无所受则无恐惧。无恐惧则度一切苦厄。这就是一种大超脱、大自在的心理境界。
人们对于死的恐惧是最大的,人们最怕的就是死。正是因为平时执着“有”,总是想贪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得到更多的爱情和物质享受等。认为人一死,一切都结束了,一切皆空,什么都没有了。有一种无限的失落感,这是人们恐惧死的第一种原因。
第二种原因是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不着边际地飘荡,如同大海上飘浮的一粒海藻,身不由已地长期飘流,没有着落,总想抓点什么东西使自己停下来,但又很难遇上有缘的东西。这种过程非常恐惧,并深深地输在了自己的第八识中。正是由于身不由已的飘荡过程,使人产生难以忍受的恐惧,因此,人刚一出生时,手里总想抓点什么东西,而且不愿撒手。
其实,死只是生命变化过程中的一个表相。如水的一个波纹,浪的一次起伏而已。波纹、旋涡、大浪、平静都依然是水的本质。只是这种蛹动起伏的表相,使你错误地认为水是水,波浪是波浪。一次波浪的起伏过去后,波浪死了吗?它还是水的本质,水的特性。
人和万事万物都涵有宇宙本性,宇宙是无限的,不生不灭的,人和万事万物也是不生不灭的。你肉眼看到的生死,只是生命的某一次转化过程,如同一次波浪的起伏。小草冬天枯萎了,从表相上看似死了,第二年春风吹又生。一粒麦种长出麦苗后,麦种似乎是死了,到了夏天又结出麦穗,一棵麦穗又结出60粒麦籽。它也永远不会死,只是一次转化过程而已。人的肉体只是房子,并非真我,表相死的时候,只是房子旧了,主人再换一套房子而已。主人不生不灭,肉体化成灰仍然是基本粒子的组合,肉体和灰土都是基本粒子,只是变化了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科学也证实了物质不灭定律。
人为什么认为自己有生死?还是肉眼所障,肉眼只能看到今生,看不见过去和未来。在大脑里反复输入了这种错误的信息和程序。因此,人们最恐惧死的来临。大多数修行人都相信有六道轮回,但只是一种迷信。如果你真正相信有六道轮回,只有在悟透不生不灭之后才是真信。真正悟透不生不灭的人是不会怕死的,是无所畏惧的,你如果还怕苦怕死,说明你还没有开悟。
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轮回,如果你只有一生就死了,那么在六道里一直轮回的又是谁呢?你曾多生多劫在地狱里,经历过下油锅、锯分身、割舌、挖眼等酷刑,你死了吗?你曾多世在畜牲道里,惊恐万状地被人和其它动物捕杀,你死了吗?你如果死了,今天的你又是谁呢?怕死的只是你的头脑,只是你五官反映给头脑的错觉,真我从来不怕死,从来就没有生死。因此,生是你的心理在生,死也是你的头脑心理在死,本我是永远不生不灭的。
人们认为有生有灭,是你自己的错觉形成的一种所知障,正是这种畏惧死的障碍,束缚你不能靠近真我。因此,必须超越你头脑思维中种种原定的概念。空掉你的头脑,道才能出现。否则道也被你那复杂的头脑给遮蔽了,被你那不停的错误思维给障盖了。
佛菩萨们就是证到了不生不灭,因此,他们敢于倒驾慈航,又回到六道里来渡化众生。证道以后,无论去哪一道都如同旅游一样,在哪一道里都不着相,都无所住。这就是灵的状态,这就是超越十法界。超越者已无界可言,心中无界,又有何界所障?
这就是从心理上,对病和死等等一切受与不受的觉悟,如果你有所受,就产生恐惧,如果不受,则是大超脱、大自在。这种解脱和超越,其根本是你心的解脱和超越。
四、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前面阐述了色、受是空的道理,但要想明白并非易事,必须亲自照见。
何谓“照见”?并不是我们五官及肉眼的观察所见,也不是大脑思维的想象。相反,真正的照见,首先要关闭五官和大脑的思维。因为五官和大脑的思维正是障碍你真智慧显现的五蕴。“照”,是以无上般若智慧所观照,是指真智慧的显现。“见”,是以无上般若智慧灵悟和证悟到宇宙真相,证悟到五蕴皆空。因为宇宙的本性是空,五蕴也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作用,因此,五蕴也是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五蕴只是一种作用,也不分好坏。只是你在悟道过程中应当先关掉五蕴,启用真智慧,才能入道。如果是平时做事,还必须运用五蕴的作用,离开它还不行。但是,要想靠近道,必须先关闭它,才能使真智慧显现,只有真智慧才认识道。
何谓空?众生对空有各种理解,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1、顽虚空: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谈的有、无之空。东西得到了就是有,没得到就是空。这个空是相对有之空。
2、断灭空:有些初修行之人对佛法的误解。以为佛法是消极的,要想修行,就是把一切东西都空掉,把“放下万缘”,错误地理解为“空掉一切东西,什么都不要,什么事也不做”。这是未开悟者和世上某些人的一种偏解。他们认为,人活时还是有的,人一死什么都没有了,白忙一场。所以活着也不用追求了。是一种对物质的所谓空。
3、析法真空:是小乘罗汉所修。就是把万事万物分析到最后,全没有了,空了。这种认识虽然也悟到了空,但又属于偏空,不能起任何妙用。认为色是色,空是空,色和空是二不是一。
4、体法真空:是大乘初门菩萨所修。他们虽然知道当体即空,但却不知色相本身就是本性的显现。把性、相分离了,所以仍是偏于空的一边。
5、妙有真空:是大乘佛法所主张的。虽然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空,实不可得,但妙用无穷。故曰“有而不有,空而不空,妙有非有,真空非空,谓之妙有真空”。彻悟到本性的“体”与万物的“相”是一不是二。万事万物的相正因为内涵着真空本体,故实不可得。而真空之体正是通过万事万物的作用,才证实有真空本性的存在。见性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作用上见。既然有作用,当然是有相,有相才能用,所以体不离相。相体如水和波的关系,水就是波,波就是水,是一不是二。所谓妙有,就不是实有,因为它的本性是真空,妙有只是本性中显现、变化出来的无穷作用。
《金刚经》中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说,我们无论见到任何事物之相,心理很明白这些相都是假相,而显现这些相的本性是真空,这个真空才是真实不虚,永恒不变的。只有透过事物表相,照见里面的本性才是见性,才是见如来。所谓见如来,并不是见到身外和万事万物之外的某尊有形有相的佛,而是见到我们的真我本性,即宇宙和万事万物的本性。佛曾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这里所说的“我”,即是本性。悟 道
“道”是什么?是无数修行人生生世世都难以靠近的那个本我。修行人都在修道,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道不是修出来的,它原本就是现成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宇宙的本性在你体内丝毫不少一点。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所谓的努力修行,只是针对你的大脑而已。因为你头脑里的障碍太多了,多如恒河沙,障碍着你不认识道。当你头脑转变后,道也就自然显现了。因为道本来就在万事万物之中。
仔细分析千门万法,都是在让你放下再放下,清静再清静。所谓的努力和修行都是针对放下和清静所设计的。这是进入道之前的那段距离,需要努力去修。一旦你进入了道,你才知道,道不需要修,它本来就无处不在。道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你不可能见到它,也不可能找到它。它在万事万物之中,万事万物皆是它的自然流露。它清静无为,如如不动。但又能通过万事万物显现出它无穷的妙用。万事万物无处不在,真我本性也无处不在。山河大地,动潜飞植都是真我如来。虽不可见,但又无处不见。
你的肉体不是真我,思想也不是真我。许多修行人认为灵魂是真我。其实,灵魂还不是真我。灵魂还是针对肉体这层外壳而言,是这个肉体的灵魂。肉体与灵体都是物质的,只是一阳一阴,阴阳互存而已。灵魂出壳与悟道解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平常人所讲的灵魂出壳,是你的潜意识这个“识神”出去玩一玩而已,它根本不能超越三界。只有悟道之后,找到了你那个真我,才能超越三界,得到彻底解脱。道无处不在,当然不存在三界之界。道无我无他,无我又如何生?无生又如何有灭?因此,道本身就不生不灭,本身就是最彻底的解脱。因此,你只有进入道里,你才能证悟到不生不灭的彻底解脱。
但是,无论你用多丰富的语言来描述道,来形容本来面目,都无法准确和贴切。我们要想接近它,只有通过它表现出来的特性为标准,通过修行改变自己。与道达成同一频率,才能进入道。道最明显的特性就是清静无为、平等无分别、无我无他、如如不动。
悟道如同品茶,别人品茶(开悟)后,无论怎样给你描述,你还是不知道此茶(悟道)是什么滋味。只有亲自去品茶(证悟)。当你品过(开悟)之后,第三者依然不知道茶的滋味,也必须亲自去证。
如何才能进入道呢?有人认为应该多学知识,多看经书,但是书本和知识都不可能让你进入道,只能在某个阶段引导你如何走路,指导你走哪条路可以接近道。道不是来自于外面的知识,因为知识来自于头脑的思维,是“识”而非“智”。道不是靠思维进入的,你脑子越复杂,想得越多,反而离道越远。六祖慧能不识一字,未看一经,却能悟道和讲经,是清静心中的自然流露。只有当你彻底空掉你的头脑,进入一种清静无为的入定状态时,你才能进入道。此时你才发现道本来就是现成的,只是自己一直都在玩头脑游戏,总在向外求,向知识里面找。被自己所知道的那点可怜的知识,一直障碍在门外了,这就是所知障。
古大德说:“悟道不难,唯嫌捡择”。“捡择”就是分别和取舍,有了分别心才会去捡择,道是平等无分别的。心里有二、三,才会去捡择,回到“一”就不会再有什么分别和捡择,因为“一”已经接近了道。道如同一面镜子,无论什么事物照在镜子里,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镜子不会分别这个事物好坏、丑美、善恶。人不仅有分别,而且样样事物都要分别个好坏、是非。如果你能回光返照,留心察觉自己刚才起动的每一个念头,你才能觉知自己念念都是分别。这是多生多劫养成的最大习气。因此,要想接近道,首先要断掉分别的习气,因为道是没有分别的。
古大德说:“成佛不难,放下既是”。但是,人却有诸多的放不下。放不下亲情,放不下钱财名利,放不下所执着的一切。而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我”字。因此,最大的放不下就是“我执”。一切都是我想得到的,我不愿失去这些可以使我享受的既得利益。而且我执较重的人最爱显示自己,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因此,悟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执。道的特性是无我、无他,也正是佛家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只要心里还有我,还不能达到忘我、无我的心境,围绕着我的一切都不可能放下。
笔者在一次闭关中曾与各种物体对话,从中证到了“万物皆有佛性”。首先我进入了暖水瓶的思惟,暖水瓶说:“我没有思惟”。我说:“不对,你这句话就是思惟”。暖水瓶说:“我的思惟非常低级,我们只有从属性,而没有主动性”;第二个又进入了水的思惟,水说:“我没有思惟,我一切都是服务众生”;第三个又进入了一块砖的思惟,砖说:“我也没有思惟,无论把我放在任何地方都一样”;第四个又进入了太阳的思惟,太阳说:“我也没有思惟,我一切都是按照规律运行”。这四种物体的共同点都是没有自我,一切都是恒顺众生。这就是佛性,因此说万事万物皆有佛性。有我就不可能平等,有我就不可能清净,有我就是在执着个性,有我就失去了整体性,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进入道。
第二个最难放下的是“我见”。我见就是执着自己的见解,一切都认为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见解不对,总不愿恒顺众生,还是在处处突出自我的个性,当别人的见解与自己不同时,就生气烦恼,并与别人发生矛盾和纷争。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对我见越执着的人反而离道越远,这就是个性。个性越强反而离整体性越远,宇宙是一个整体,因此,越执着我见离道越远。
道清静无为,如如不动。万事万物虽然都是它的显现,但它却无念。这一切显现都是自然的缘聚缘散。绝非道的有意安排,也不是佛和上帝的造就。有些人或一些宗教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佛或上帝安排的,其实你想错了,佛和上帝是清静无为的,他们绝不会活得那么累。但是,人的习气却总爱琢磨事,琢磨人,脑子不能有一点空闲,闲一会儿就觉得无聊和寂寞,总想表现自己,显示自我的个性,发表自我的见解,总要千方百计想出点事来填补无聊和空虚。这就使人们多生多劫以来养成了攀缘、动念的习气。这种习气使你的心从没有清静过,心总往外驰,心驰则神往。
古人造字非常合道,“心”是三点魂,外加一把钩。古人知道人有三魂,其中在外面的一点是“光魂”,光魂在天不在身,因为它特别亮,人体色身难以承受,当人投胎转世时,它只能留在外面。外面的另一点是“阴魂”,由于众生妄念外散,神魂常在外面,为财色名利终生奔波不息,因此,阴魂也在外不在身。中间一点谓“色魂”,由于此魂投胎后被肉体所困,一把钩代表肉体色身。人在受孕刚刚成胎直到出生前,都是这种弯曲身体的形状。此身象一把钩钩住色魂,直到死亡的时候,色魂才离开肉体。可见人的心时刻不停地被外界事物所诱惑,为外界事物所奔波,虽有三魂,却有两魂在外。这些都是古人用天眼所看到的,“心”字如此构造确有其理,绝非随意编造。
如果我们能把这颗好动的心停息下来,把自己的思想彻底空掉,使它常处于清静无为之中,你就接近了道。但是,人们却爱自寻烦恼,不停地在制造妄念。以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许多修行人甚至想静也静不下来,大脑形成的惯性,自动地、不停地在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即使睡着了,做梦还是在不停地想。人体95%的能量都是胡思乱想消耗出去的。因此,所有的法门,包括念经、念佛、念咒、打坐、结印、修定、戒律、节食、辟谷、不倒单等,都是在帮你把繁杂的思想停下来,使你的心清静无为。
有些人总爱攀缘,攀缘本身就是分别心,分别出有好有坏,你才会去攀缘。攀缘使你攀附两边,远离中道,产生“爱见”烦恼。“爱”烦恼是思惑,“见”烦恼是见解上的迷惑。有“见思惑”二障就不能出离六道,不能了脱生死。因此佛说:攀缘心是生死的根本。如何辨别攀缘心呢?可从怨亲的分别上看,放不下对亲属、亲朋、情侣的执着过爱,放不下对怨家对头的记恨,总是挂在心上。经常想过去的事,以后的事,未发生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事,担心儿孙将来的事,甚至找别人算卦,看命问吉凶等等,都属于攀缘。甚至做好事,度人也在执着攀缘,不知另一面却是在造恶。道是清静无为的,攀缘则是有为,有为就是在造业,造下业因,将来必因缘而生。因此,只要还存有攀缘之心,就背离了道,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谓佛法无边,即不落两边之意。而凡夫都是在执着两边,不合中道。只有随缘做事,而又不思善恶,不计得失,不求结果,不为回报,虽也做事,但清静无为,合道而行。
道如如不动,修行的千门万法,其共同点都是在修一个“定”字。修定就是靠近那个如如不动的道。修定的关键仍在于心,当遇到外缘时,正是考验你是否见境动心,是否心随境转。如能把握随缘不变,这就是定力,定力就能使境随心转。当你清静无为时,你就接近了道。当你静极生定时,你就能进入道。当你定中生慧时,你才能真正悟道。当你能把智慧灵活变通地运用在实践中时,你才是真正地证道。这就是悟道的程序和过程。当你的心真正达到清静无为,如如不动时,你就是法身佛;当你的心真正达到平等无分别时,你就是报身佛;当你的心平等到万事万物无差别时,你就是化身佛。立平等心
人们生生世世起心动念都在分别,形成了最严重的习气。而且在未开悟之前很难察觉,即使常看经书佛法的人,虽然经论的字里行间,常提示我们断分别心,但依然与自己的分别心难以对照,遇事依旧分别,不知在心理行为上如何修正自己的分别心。
不破不立,正是由于人们习惯于用分别心来看待事物,因此,平等心就难以确立。而佛性是清静平等的。你要想证得佛果,必须破分别心,立平等心。下面以一些生活、修行中的实例,来帮助我们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会如何在实践中断分别心,立平等心。
一、众生平等
众生皆有一定的慈悲心,但大多属于小慈悲,还属于情爱的范畴。比如关心儿女,只能对自己的儿女关爱,但不能关爱所有众生。菩萨是大慈大悲之心,无私情,无狭隘的关爱,他视众生皆如儿女,一视同仁。但是大慈大悲之心是如何产生的呢?是从平等无分别心中自然生出的。佛法常讲“同体大悲”,一般修行人很难真正理解,不悟明同体之理,是绝对不可能生出大悲之心的。
佛菩萨正是悟到了宇宙是一个整体,众生是一个法身。而众生只看到了表相上的个体,而且由我执产生了自私及不平等的心理。在宇宙这个整体中,每一个星球都如同宇宙的一个细胞,每个星系都相当于宇宙的一个脏腑,它们与宇宙同步运行,同呼吸,共命运。具体到众生来说,与宇宙星系的关系同样。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脏腑都相当于众生。根据“生物全息能原理”,一个细胞就可以复制一个你,因此,你身上每一个细胞都是你,而不是有你有他。如果某一些细胞,某个脏腑由于自私,只顾自己个体的利益而去伤害其它细胞、脏腑,受损伤的还是你自己这个整体。因为每一个细胞、脏腑都是相互依存,缘聚缘生的,而相对独立的只是表相。如同车轮的轴、圈、条、内胎、外胎,似乎是独立的,但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法身,整体叫人,叫车轮,叫宇宙。
既然宇宙中众生都是一个整体,如同一个人身上的各个细胞,它们必然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无我的状态中无私地为这个整体付出和工作,只有保证这个整体生存的前提下,每一个细胞才能生存下去。无论伤害了哪一个细胞或脏腑,都会使你这个人(整体)感到难受和痛疼,以至毁灭这个整体,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个小小的牙痛或痔疮都足以使你坐卧不安,全身难受。其原因正是由于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又都是这个整体。因此,众生是一个法身,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佛菩萨正是悟透了这一真理,才能使平等心、大慈大悲之心油然而生。这种平等慈悲之心,不是可以学来的,是悟道后真智慧的自然流露。
由于多数人不明此理,只有自私自利的分别心,而没有平等之心。做事只顾自己或小团体利益,而不考虑地球、宇宙是一个整体,才使得这个世界相互欺诈,世风日下,杀盗淫妄,恐怖丛生,战争四起,伤害了多少无辜的众生。
我们地球,在此之前曾经有过七次文明时代。由于人类自私自利,只顾近利而拼命发展,破坏了大气的臭氧层,产生温室效应后,一、二十年之内,造成南北极冰山融化,海水上涨几十米,使大部分陆地淹没,给众生造成灭顶之灾。七次文明时代,都是葬送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如同人的皮肤,如果达到70%以上的皮肤烧伤,人就有生命危险。人类破坏大自然,等于在损伤自己的皮肤。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诺亚方舟,都记载了灭顶之灾后的惨景。这些大灾难就是对人类自私、分别、无止境贪欲的警告和惩罚。每当灾难临头之时,伤害的不仅是那些自私作恶的人,所有的众生都在灾难之中,甚至祸害到三禅天的众生。因为众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众生的共业感招。如今内蒙荒漠引起的沙尘暴,不仅影响到国内许多省市,就连邻土的日本、朝鲜、韩国都受到波及。一个人的死亡,也并不是全身细胞都产生病变,只是由于某个脏腑或器官产生病变,就造成这个整体的死亡。因此,局部即是整体,每个细胞都互为存在,不可分割,充分证实了一个平等的真理——众生是一不是二。
菩萨自己觉悟后为什么要普渡众生,甚至生生世世转世人间为众生说法,正是为了让众生明白宇宙真相,不再造业自损。如能悟透了众生平等之理,你就会以平等心关爱众生,关爱众生生存的这个大环境,不再为自己的私利、近利而损害他人和环境。众生都是“我”身上的细胞。因此,关爱众生就是真正的关爱自我。环境也不是“我”身外之物,它如同“我”的皮肤和血管,同样是整体之我的一部分。因此,保护环境也是在保护自我。我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我。这就是无分无别的平等之心。
在我们周围稍一观察就可发现,那些分别心越大的人,个性越强的人,对整体的意识反而越差,平等心的比率也越少。在这些人自私自利的心理趋使下,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着这个整体。人体的肝脏如果不给心脏供血,心脏出了问题,难道伤害的不是这个人的整体吗?但是他们却丝毫不考虑整体的利益,在他们眼里总是把自己与整体分开来看,他们却不知道,破坏这个整体的后果也正在伤害着自己。这就是迷惑颠倒,不明宇宙真相的结果。而且这正是在社会上引起是非、纷争、矛盾、战争和一切不安定因素的根原。要想消除这些不安定的根源,就必须使整个人类逐渐竖立起平等心,并逐渐减少自私自利的个性,回归那平等无别的本性。
有了众生平等之心,你就不会再议论是非,说众生我好你坏,众生皆我手足,你能说手好足不好吗?不会再因贪图私利而占有他利之欲;更不会因利益的纷争去憎恨众生;有了众生平等之心,你就不会为了自己贪图口福再去杀生;不会为了人类的利益而伤害其他众生;也不会为了人类的眼前近利再去破坏自然。平等心能使你心平气和,顺其自然,无形中又断掉了身、口、意三业。
二、法门平等
修行路上,佛、道、医、儒、武等宗门诸多,佛教中分禅、密、净土、天台等宗。至于修行的法门更是多如牛毛。仅佛教就称谓八万四千法门。近些年,为适应现代人的修炼,仅国内就出现了上千个气功门派。观其所修炼的内容,皆不外乎佛、道、医、儒、武的范畴,只是变化后的方便法门而已。其它国家也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千门万法。全世界修行人虽宗教不同,法门各异,但是,都是为了同一目标,都是在寻找那个真我本性,都是在各条道上向着本性回归。
各宗各派,千门万法,都是法身本性的显现,皆是同一个法身。如同大车轮上的诸多车条,都来自同一个中轴,又都在围绕着同一中轴旋转。条与条之间不仅不可分割,而且有着相互支撑,互为依存的关系。无论少了哪一根条,车轮就不能正常旋转。条与条有何分别?有何好坏?有何不同?
世界上为何生出千门万法?为什么要设八万四千法门?由于众生的国家、民族、语言、信仰不同,一个宗教是无法满足众生修行需求的。所以,应缘而生,自然就形成了许多宗教。如同教学一样,需设立门类不同的各专科学校,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由于众生的慧根不同,慧根是指前世修行的基础,以及心理靠近道的程度。因此,在修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法也不可能相同。如同在一个学校里,根据学历不同,要分出不同的年级,使用不同的教材。你能说数学好,语文、历史、物理都不好吗?你能说大学好,小学不好吗?分出八万四千法门,正是佛的大慈大悲,恒顺众生的不同根器。如果只设一宗一法,只能适应一种信仰、一种根器的人,则不能普渡众生。
这些不同的宗教和法门是怎样产生的呢?如同各种各样的植物,是因地、因时、因缘、因各种不同的气候和地质环境而自然生成,全世界不可能只生同样的一种植物,一种植物是不可能适应一切众生的。全世界的人都只吃同一种食物也是不可能的。这就不是恒顺众生,更不可能普度众生。
各个宗教法门也是如此,无有好与不好之分,都是真我本性的显现,平等无别。你攻击其他法门,就等于攻击你自己。但是,自从有宗教门派以来,由于各门信徒中那些尚未开悟者,还有我执,分别有我有他及门户之见,站在自我小团体的立场上,不明白千门万法是同一法身,因而相互轻视。随着长期的发展,逐渐转化成轻视或仇视。宗门派别之间相互攻击,相互抵毁,表相上都是在自赞毁他,但实际上都是在破和合僧,在造地狱果报。
基督教与天主教虽同读一部圣经,却互相抵毁。在本教内部又分化出上千个大小宗派,都说自己传的是正法,别人传的是邪法。佛教内部也是如此,净土宗的某些人不理解密宗的一些密法,则出言毁谤。宗门内部也相互攻击,甚至搬着经典来攻击对方。
近十几年内,我国同时出现了上千个修炼门派,让群众从健身入门,以“气功”为方便法门,并逐渐引导一部分有缘人,从健身逐步走上修行之道。这正是佛法的随缘和便通。但有许多佛教徒或基督教徒根本没有接触过气功,并不知道里面所修的内容,只看“名字”表相而不知其中博大精深的内涵,则大肆攻击气功都是外道。其实,大多数气功门派都是以修心为主,并性命双修的。气功界在初期度人的时候,为了方便度人,以示法的形式表演过一些特异功能。有些修佛者则攻击气功就是为了出神通,是外道、邪法。
许多基督教的信众,也不知道佛教的内涵,只执着圣经中“不要拜众泥胎偶像”一句经文,就攻击佛教是“拜泥胎偶像”的迷信邪法。甚至劝说佛教徒把佛像砸毁。如此等等现象,都是分别心和攀缘心的扩大。其实,主耶酥所谓的“不要拜众泥胎偶像”,其寓意是指“对万事万物不要执着其表象”,其中的“众”字正是指的万事万物,而非单指“泥胎偶像”。是基督徒们的理解之误而恰恰又落入了对“文字像”的执着。又如,圣经里主耶酥对亚当和夏娃说:“不要吃善恶树上的果,一吃必死”。此处的真实含义是不让众生起分别心,不要分别善恶、是非,只要一生分别心,就脱离不了生死。而绝大多数基督徒们都不理解这句话,还是在执着本门的同时又抵毁他门,其所作所为正与主耶酥的教导相违背。既然一切法都出自同一本性,因此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你无论攻击哪一法,都是在攻击佛法,都是在攻击自我本性。因为佛法是不二法门,你心里还在分别二、三,本身就已经背离了佛法,背离了本性。
只要还有门户之见就是大分别心,只要对其他门派指手划脚,轻视毁谤,就是大瞋恚心。还在造三恶道之因,不是在修道,而是在造业。这些都是尚未开悟的表现。打着信奉基督的旗号反基督,打着修佛的幌子攻击佛法,这正是末法时期魔法横行的象征。
真正的开悟者没有分别心。虽修某宗某法,但心里却已无门户之见。他心胸豁达,站在宇宙本性的层次上,哪有你我?何为他门?都是一个整体,即使连内外之道也是方便讲,内外本来就是一不是二。如果你不接近门外,又怎能进入门内?因此,在开悟者眼里,不分内外,皆是一体两面的显现,如同一个硬币,是不可分开的两面。
佛在经中说过:“大菩萨宁可死,也不说别人的过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说别人的过错是在断自己的慧命,如果被你攻击的那个人已经修成罗汉或菩萨果位,你攻击他,如同鸡蛋碰石头,自己反而被撞下地狱,一下地狱就是千万劫,远远超出你一生的生命,大菩萨很有智慧,所以宁可死也不说别人的过错。
其实,在开悟者眼里,千门万法都是真我本性的显现,只是为了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慧根的众生而已。即使是吃喝拉撒、喜笑怒骂,也都是本性的显现,, 都与佛法是一不是二。如果把佛法变化一下你就不认识了,甚至去攻击毁谤它,说明你还没悟透佛法,还未明心见性。如果真正达到明心见性,无论佛法如何随缘变化,你都会见到那个真我本性,都会在无言之中“拈花微笑”。
三、万事万物平等
人们分别最多的几乎都在事物上,无论遇到、见到或听到什么事,脑子里立刻会作出分别和判断。什么都要分别个彼此、你我、对错、是非。其分别取舍的判断依据,主要是以我的利益为标准,或者是以小团体的利益为准则。即使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判断事物,依然是偏知偏见。因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动物、植物、各种物体、固体、液体、以及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鬼怪神佛等阴性生命都是众生,而人类只是众生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你即使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判断事物,仍然是背道的偏见。
例如:过去人类把鼠、蛇、蚊、蝇、麻雀定为害虫,全力去消灭他们。不就是因老鼠、麻雀也吃粮食吗?只许人吃粮食,而不许别的动物吃粮食;只许人类为了享受杀生害命,碎尸食肉,喝血吸髓,而不许为了生存的蚊子吸一点血。这只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这只是人类的自私之理,而非道理。人类为什么不能站在动物和其它众生的立场来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呢?他们都是众生的一员,众生是平等的,如同你身上的一些细胞,有着相互依存的生物链关系。比如狼和鹿,人们都认为温顺的鹿好,凶恶的狼坏,如果把狼都消灭掉,鹿失去了追赶它的天敌,久之则失去了奔跑运动的能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如果没有狼控制鹿的数量,无限发展的鹿则会把草吃光,导致难以生存的后果。继而给人类带来的却是荒漠和沙尘暴。
又如:人们最害怕细菌,谈菌色变,认为细菌是最坏的东西。其实,人类及各类生物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细菌。人类及各类生物的抵抗能力,都是各种细菌的作用培养出来的。我们平时所注射的保健防疫针,不都是各种细菌吗?它的作用正是为我们提供抵抗能力。
又如:桌、椅、沙、石,人们认为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其实都是有生命的,只是外形与人不同,里面都有阴性的灵体,同样是众生的一员,与我们无分无别。我们被称谓有情众生,它们被称谓无情众生,只是它们的生命层次较低而已。但是,一般人不把他们看作生命,只把他们作为可以任意摆布的东西。甚至任意毁坏它们。不能做到平等无差别,更不能把它们与自己看作一体。如能证到万事万物平等无差别,你就是化身佛,并可以化身无限。
又如:许多修炼人害怕“病气”,有天眼的人,可以看见“病气”是灰、黑颜色的。其实,所谓的病气也是能量,能量虽分阴阳,但不分好坏。体内能量阻塞,则颜色发灰发黑。如同水蒸汽上升成云,积厚则发灰发黑,散之无色。根本不存在病气之说,所谓病气也只是方便假名而已。所谓:“流水不腐”,能量只要流动起来,即可通畅,气的颜色也由黑变亮。因此,能量也同样不分好坏,只是表象和作用不同而已。
由此可见,万事万物平等无别,不分好坏。在宇宙中,他们各自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虽有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都认为黄金最好,最贵重,而土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如果没有土地,我们这些生物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如何生存?人们都认为香味好,臭味不好,香味扑鼻的粮食都是由臭不可闻的大粪转化过来的,只是欺骗了你的眼、耳、鼻、舌而已。修佛人都向往那朵美丽的莲花,又有谁想跳进那又脏又臭的污泥呢?然而,真正的莲花恰恰是生于污泥里,开放在污泥中,而又不被污泥所染。并且污泥越脏越臭,莲花生长得越茂盛,更散发出无限的芳香。难道臭不好吗?然而,正是“臭”衬托和造就了“香”。
修行人常以“善”来要求自己,但是,在修善之时,心里最厌恶所谓的自私自利、品德败坏之人。眼里看到社会上到处都是腐败的恶行,淫乱的世界,天天议论纷纷,怨声载道,心生不平,等于天天往自己心里收集垃圾。其实,腐败也是正常的,有腐败才有灭亡和诞生,有诞生才有昌盛。因此,腐败中又孕育着昌盛,死亡中又孕育着诞生。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蛹动的,蛹动曲线有高峰必有低谷。因此,无论是高峰或低谷,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如果按照执善的心理,去避免和消灭低谷,高峰能单独存在吗?如果消灭了一切恶,善能单独存在吗?那些执着善的人,另一面不是等于在消灭善吗?
一切事物之间都是在起着相互衬托的作用,并无好坏之别。你心里不平衡,是你自己不正常,是你自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整体和规律。外面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正常的,不正常的只是你自己的心。
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是烦恼和妄念,每个修行人都想断掉它。其实,这依然是分别心。分别出“烦恼、妄念不好”,因此总想断掉它。佛曾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烦恼即菩提”,烦恼妄念的作用就是在助你证菩提。当烦恼和妄念越多时,只要有警惕照觉之心,此时的智慧照觉越易显现。所以,烦恼和妄念起的越多,觉知也越多。久而久之,觉知代替了妄念,妄念就变成了觉知,烦恼一转即是菩提,因此说烦恼既是菩提。如果你已真正开悟,时刻照觉,即使酒色财气都不会障碍你证道,它们的作用正是助你证道。因此,烦恼和妄念犹如一块黑板,菩提如同白字,白字需要黑色的背景来衬托,才能显现出来,背景越黑,字显得越白。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起着相互衬托,充当对方背景的作用。根本不存在好坏、善恶、是非、对错之分别。就连生病和死亡都是必要的,没有生病就不知健康的重要,就不会去锻炼身体。没有死亡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如果没有生病、死亡等等所谓的灾难和各种苦难,又怎会促使你想得到解脱,走上成佛证果的修行之路呢?
因此,万事万物都是宇宙本性中显现出来的作用,必须具备各种不同的作用,才能组合成一个完美的、自然的、和谐的世界。因此,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是无意义的,因为它们都是佛性的显现。如果你认为还有没意义的事物,只能说明你尚未开悟,还在分别。如果你能悟透“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是无意义的”,你才能真正悟透佛法所谓的“一法不见而又一法不舍”的含义。
万事万物如一棵树,如一台戏,需要枝叶花果的相互衬托,需要各种角色的相互配合。在一台戏中,反面人物演得越毕真,表现的越“坏”,才能把正面人物衬托得越“好”,这台戏才越精彩。如果按照一些修行人执善厌恶的思想,戏中都是好人没有坏人,此戏如何演下去?好人又是谁衬托出来的呢?因此,想消灭恶和坏,等于同时在消灭善和好。因此说,执善的同时另一面却又在造恶。其实,它们都是客观存在,正义和邪恶斗争了几千年,几万年,双方谁又把谁消灭了呢?只是起着相互衬托,相互成就的作用,不存在善恶、好坏之分。
修行人最向往成佛,最厌恶恐惧地狱,这依然是分别心。前面已讲过,众生在宇宙中如同一个车轮,每个部位都是平等无别的。宇宙中十法界如同十个台阶一样,地狱如同下面的台阶,佛道如同上面的台阶。如果把下边的台阶都去掉,最上面的台阶立在何处?其实,十个台阶缺一不可,各有各的作用,没有好坏之分,这就是台阶为我们说法。即使是一棵大树也能为我们开释:人们都认为树干好,歪曲的树枝不好,如果把树枝都砍掉,树干能活吗?红花必须绿叶衬。人们认为自私自利及品德败坏的人,如同歪曲的树枝,弯曲的作用是衬托笔直。那么,所谓“自私自利及品德败坏”的作用,就是在衬托大公无私和品德高尚,因此,它只是在起着一种正常的、自然的衬托作用。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不可缺少的。由此可见,十法界也是平等无别的。如果你能平等看待万事万物及十法界,你还有何分别?无分别则无欲望,无欲无求还有何放不下呢?还会有烦恼和妄念吗?当你平等心升起的时候,无执着,无烦恼,无妄念时,清静之心也自然生成。当你心里还有十法界之障碍时,你就被十法界所障。当你真正放下十法界之分别时,展现在你面前的不正是佛的一真法界吗?
四、佛魔平等
有些佛教徒可能刚看到这个题目就开始有异议了。魔是佛的对立面,佛与魔怎么能平等呢?其实,佛与魔也是一不是二。
妙善在未开悟之前也和许多修佛人一样,认为自己是在修佛,凡是外界干扰障碍我的都是魔。甚至家庭亲属不支持自己修行的,也认为是魔,是外界的魔来帮自己磨性,开悟之后才知道是自己错了。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魔是从哪来的,魔由心生,魔与佛一样,都是宇宙本性里的自然显现。魔与佛也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我们每一个人既是佛又是魔,当你的心清静无为时,符合了佛性,此时你即是佛。当你的心烦恼、执着、偏执一方、瞋恨发怒时,此时你又是魔。因此,佛与魔都是你本性的显现,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既然魔与佛都来自你的心,是一体所生,当然是平等无分别的。如果从真我本性的角度来讲,佛魔都是心里生出的一种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都是虚妄假相,又有何分别呢?从这个角度上讲,佛魔也是平等的。
继而分析佛与魔的作用,当然他们也是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作用。修行人常讲“小魔成小佛,大魔成大佛,无魔不成佛”。可见要想修成佛,必须魔来磨。每个修行人都可以回忆一下,如果没有病魔、灾魔、烦恼魔、生死魔来磨你,你能被迫走上修行之路吗?在你修行路上,哪一分清静的产生,哪一分定力的成就,不是魔来助你的?相反,在你修行路上,心魔逐渐被降伏,在减少,又何尝不是佛对魔的度化。魔与佛都是你的心在相互转化,当你中道行的时候,即显现为佛,偏左偏右的时候即显现为魔。当一个人修行到较高层次的时候,心如果稍偏一点,则会产生更大的魔力。因此,古大德所谓的“德高才能功高”,是非常有道理的。当你功高而又德不稳定的时候,心稍偏一点,造业极大,又抵消了你所修的功德,这正是修行中所谓的“火烧功德林”。所以说:“德高才能功高”。
《西游记》虽是描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实际上是在描述一个修行者的修行过程。修行路上九九八十一难,难难都有魔来挡道。你仔细想想,那些魔都是从哪来的?都来自于佛的身边,寓意着佛与魔同出一处,本心所现。同时又寓意着“无魔不成佛”的深奥之理。
如能悟透此理,修行路上再遇魔时,就不会埋怨外境,明知魔由自心而生,心若平静魔自灭,心若执着魔自生,一切都是自心的变现。另一方面,当外界有干扰时,心里很明白这是帮自己修定的助缘到了,不动心,不动念。如能把握好助缘之机,则未辜负魔的作用。此时,魔转为佛,在你眼里,他是佛菩萨来度化你,而不是魔来干扰你,还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修行路上,正是这一次次地由魔转佛的过程,才使你靠近了佛的本性。当你眼里看到人人都是佛,物物都是佛的时候,此时,你就是佛。此时你心中无魔,魔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你眼里看到人人、处处都是魔的时候,此时,你自己就是魔。当你心理达到无佛无魔、无分别的境界时,才能真正证到平等心。因为分别和平等本来就是互为存在的一对阴阳,是一不是二。
怎样才算达到平等心呢?当你再看到所谓的“好坏、是非、善恶、对错、丑美”等一切事物时,自心如同镜子,只反映事物的本象,而不再分别好坏、是非、善恶等。在你眼里,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正常的,自然的,无分别的。不仅要这样断掉分别心,而且还要在无分别的基础上,断掉取舍和捡择之念。如无取舍捡择之念,还有何求?如无所求,还动何念?果能如此,你的心自然就会清净下来。因此,只有修出平等心,才能真正修出清净心。才能真正证到清净法身佛和平等报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