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多数都已皈依,但我们的皈依是否如法呢?目前,教界有很多不如法的皈依现象,有些甚至简化到发个皈依证而已。求受皈依者,往往既不了解皈依意义,亦不懂得相关注意事项,更不知皈依后如何深入修学。
如何通过相关仪式获得皈依体?其间又有哪些环节需要特别注意?若不能获得皈依体,所谓的皈依不过种种善根而已,于修学并无多少帮助。 1、生起皈依之心 皈依,体现于对三宝完全的依赖、信服和追随,唯有这样,才能由此因缘步入佛道修行。这一认知,源自对轮回之苦及三宝功德的认识,这才是皈依的实质所在。 近年来,随着各地寺院的陆续恢复,佛教徒数量日益增加。但其中有多少是发心求解脱、发心度众生呢?或是对佛教的朦胧好感,或是寻找精神慰藉,或是祈求平安护佑,甚至还潜藏着某些投机心理,以为和佛菩萨拉上关系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惩罚,等等。这些皈依之因,正是多数人走入佛门的因缘。若停留于此,皈依所能起到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如何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皈依之因的认识,是修学的当务之急。否则,即使皈依了,也往往流于形式。 不少人皈依之后,也愿意参加各类佛教活动,也喜欢寺院的清净氛围,也认同佛法的种种道理。但这种喜欢和认同都不够强烈,更不是唯一的。因为他们同时还喜欢红尘的繁华,也认同世俗的标准。于是乎,过着有宗教情怀的世俗生活,并以此为乐。当然,懂得些佛法道理并运用于生活,总能起到相应的调心效果。而佛法本身,也并不排斥世间法。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二者孰轻孰重,其中又以什么为究竟、唯一的皈依处。 发誓皈依三宝的前提在于,通过对轮回苦及三宝功德的忆念,于三宝具足极大信心。若未将三宝视为唯一救怙者,就需要重新审视皈依之因,并通过如理思维来加强。 皈依,是以至诚恳切之心,发自肺腑地宣誓:我从此皈依三宝,以佛为皈依大师,法为正所皈依,僧为皈依助伴。对于修学者而言,三者缺一不可。就象病人为治疗而遍访名医,然后确定一位医生作为主治大夫,根据他所开的药方接受治疗,在此过程中还需有人看护,引导我们按时吃药以配合治疗。皈依过程也与此仿佛,佛为救治我们的医王,法为对治疾病的药物,僧为指导修行的师长。 对三宝生起真切皈依之心,我们才能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走出来。生命虽是一大堆混乱的综合体,但其中又以无明、我执为核心。无明为惑业之源,我执为烦恼之根,若想从这种生命形态中脱颖而出,其难度远胜于摆脱地球引力。唯有对三宝生起决定信解,将生命轴心由自我转变为三宝,方能进入全新的生命轨道,就象火箭推动飞船进入太空。所以说,皈依之心是推动生命素质提升的强劲动力。 2、依法传授皈依 皈依,需要通过如法的仪轨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忏悔,忏除我们无始以来造作的无量罪业。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清净无染的心,才能如法纳受皈依。念诵内容通常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其次是发愿。作为大乘佛法的修学者,应以四弘誓愿作为尽未来际的生命目标,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无论是忏悔还是发愿,重点不在于念诵四句偈,而在于发自内心地生起忏悔之心,生起利益众生的愿望,并以此作为未来行为准则,于恶业不复再造,于善业勤加修习。若仅是有口无心地念一念,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后是正式皈依,这也是整个仪式的关键部分。皈依的核心,乃宣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完整内容是: 尽形寿皈依佛,如来至尊等正觉为我所尊,终不皈依邪魔外道。 尽形寿皈依法,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我所尊,终不皈依外道典籍。 尽形寿皈依僧,清净僧团为我所尊,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尽形寿”为尽此一生之意。皈依,不是一时兴起的戏言,而是庄严的一生承诺,是贯穿未来生命的恒久誓言。因为“尽形寿”只是声闻乘的皈依,作为大乘行者,则应发愿尽未来际皈依三宝,所谓“直至菩提永皈依”。“为我所尊”,即以此为自身皈依对象。此外,皈依还包含着不皈依,即“终不皈依”的内容。因为皈依是选择人生究竟归宿,不可处处挂靠,三心二意。 这三句话,为皈依仪式的关键所在。若皈依时未曾听清,便不得皈依体。不仅如此,皈依时还应清楚地自称法名,准确地跟随法师宣誓以上内容。最后,念诵“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以回向作为结束。 皈依仪轨大体分为此四部分,其中,关键是宣誓“三皈依”。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受皈依时,是否听清法师宣讲的三皈内容?若只是懵懵懂懂参加了皈依仪式,对三皈内容未有明确认识,是需要重新皈依的。 3、菩提信物 皈依师,是弟子皈依三宝的见证,更是佛法传承的纽带。经由庄严如法的皈依仪式,将诸佛世尊点燃的智慧火炬代代传递下去。为铭记皈依后的新生,引导学人走入佛门后深入修学,皈依师在授予弟子法名和皈依证的同时,还应授予表法的法本和念珠。 法名,意味着身份的改变。无始以来,凡夫以我执为核心,惑业为基础,辗转轮回,生死相续。皈依三宝,是与原有生命状态的彻底决裂,从而奠定以三宝为中心的全新人生里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子的年龄应从皈依那天开始计算。因为在经历这番重生之后,我们才开始自觉而有意义的人生。法名虽然只是一个代号,但其中往往蕴涵着表法深意,象征着佛法的种种修行实践,以此不断策励弟子:作为解脱道和菩提道的行者,应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勇往直前地奔向彼岸。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学人:过去种种已如昨日死,在新的修行征途中,切莫为往昔习气羁绊,重蹈覆辙,弃明投暗。 皈依证,标志着十方三宝对这一新生的证明和认可。这是我们成为三宝弟子的象征,也是通往佛国净土的护照。在西园戒幢律寺的《皈依证》封面上,以莲花般相合的双手作为标记,环绕着“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誓言,寓意佛弟子对三宝的至诚归投之心和虔诚恭敬之行。封底则印有大乘皈敬颂:“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以此勉励弟子们发广大心,修菩萨行,尽未来际利益众生。内页除常规内容外,特别注明:“从今以后,应遵三宝教诫,断恶修善,发弘誓愿,自觉觉他,尽未来际,永不退转,谨依律制如法授受三皈,成为三宝弟子,特给此证为凭。”标识了皈依意义及皈依证的作用。此外,还编入皈依仪规及五法具足、常行六念等佛弟子基本行仪,并介绍了一些入门读诵典籍。其后,还为持证者预留了书写参学记录的空白页,祝福弟子们在修学道路上留下扎实的前进足迹。每一页,更有经言祖语作为警示,以为勉励。 念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皈依,是为了获得如法的、由诸佛世尊一脉相承的皈依体,这正是佛法最殊胜的传承。通常,人们只是将念珠作为念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的计数工具,事实上,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念珠中,珠母象征佛,珠绳象征法,每一粒小珠则象征僧,缺一便不能组成完整念珠,象征三宝的不可分离。由菩提子组成的念珠,更寓意菩提道的修学,提醒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圆满无上菩提。因而,师长所授念珠应随身携带,象征时时刻刻不离三宝。这一方面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三宝的感恩之心,但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精进修学,实践这一传承所蕴藏的内涵,使这颗菩提种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法本,能帮助我们全面认识皈依意义,深入了解皈依后的修学内容,是法身慧命的成就指南。虽然我们本具佛陀品质,但现有的心行基础仍是凡夫心。这些刚强难调的烦恼习气,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根除。所以,皈依后还需要学习对治凡夫心的诀窍,掌握开发自身宝藏的技术。这些诀窍和技术,都含藏于法本中。特别是《皈依修学手册》的相关内容,是佛法一切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必须深入学习,如理思维,初学者尤应引起重视。对三宝的决定信心,是修行最坚实的地基。具备这一前提,修行才能稳步前进。 4、注意事项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三宝是一体的。有些人会说:我只想皈依佛,却不想皈依法和皈依僧。这样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对佛陀产生信仰而发心皈依,也会起到相应效果,恐惧或颠倒妄想时念念佛,也能使我们远离恐怖。但若想解脱生死,依靠的则是佛法,同时,也只有学习教法之后,才能深刻认识佛陀所代表的深广内涵。若只皈依佛而不依教奉行,就像病人虽然相信医生,却不肯吃药治疗,医生亦是无能为力的。 也有些人觉得:佛法的道理很好,但我只想皈依法,学习法,却不想皈依佛和僧伽,这同样是不行的。若对法的信仰非常彻底,必定会皈依佛宝和僧宝。不皈依佛,不皈依僧,只能说明我们对法的信任程度有限,如是,便不可能全身心地依法修行,收效自然也就甚微了。 还有些人,愿意皈依佛,皈依法,却不愿皈依僧,这类二宝居士也有不少。须知,皈依僧并非皈依某人,而是皈依整个僧团,尤其是贤圣僧所具备的清净无漏的品质,这才是究竟皈依处,也是皈依佛、皈依法所要达到的目的。若不能对此生起猛利的信心,又如何于自身成就这一品质?同时,修行必须亲近善知识。虽然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个人,但落实于修学实践,仍须亲近具体的、一个或几个善知识,否则便无法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 此外,皈依时还应发心并观想。皈依的发心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发心,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皈依;中等的发心,是为个人解脱而皈依;下等的发心,是为眼前平安如意而皈依。相应的,皈依体也分为上、中、下三等。发上等心皈依,能得上等皈依体,依此类推。 皈依体,由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代代传承而来。全身心地皈依三宝,便意味着我们得到了由诸佛世尊沿袭至今的传承。我们以怎样的心接受,便会成就怎样的皈依体。就象以器皿盛水,器皿有多大,装的水就有多少。茶杯只装下一杯水,脸盆则能装下一盆水,若是虚空那么广大的容器,就能容纳五湖四海、无量无边的水。所以,我们应当打开自身心量,以菩提心为载体,纳受上等的皈依体。更重要的是,观想六道一切众生和我们共同皈依三宝,共同领受三宝的慈悲加持。这样的皈依,才是最为殊胜的皈依。 需要注意的是,皈依时还应自称名字。开始宣誓之前,根据法师的提示,自称“弟子某某”,然后才是“尽形寿皈依佛,如来至尊等正觉为我所尊……”等内容,明确这一内容是由“我”在宣誓并承诺。 以上,是皈依相关注意事项,一一做到,方能成就如法皈依。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皈依为学佛之始,将对今后修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故应认真对待。 皈依是选择人生的究竟依赖。身为三宝弟子,不应再以其他宗教为皈依对象。在选择皈依的过程中,我们已通过实、德、能作了全面考察,确定唯有三宝堪为真正依止。一旦作出这样的人生抉择,应以三宝为唯一皈依处,绝不皈依其他宗教或鬼神。否则将破失皈依体,修行自然无望。如此,损失最大的还是我们自己,不仅蹉跎了今生时光,更为来生种下远离佛法之因。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