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奉经之路》佛家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

发布时间:2023-09-19 05:25:16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奉经之路》佛家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

佛教教法分为“五乘”,一是“天乘”,二是“人乘”,三是“声闻乘”,四是“缘觉乘”,五是“菩萨乘”。“天乘”和“人乘”是与尘世间紧密联系的,后三乘,则是超然出世间成就者的。佛教中的“五戒”与儒教所说的“五常”其实是一样的,虽然宗门各立而义说同理。

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宋代思想家契嵩大师在他的《孝论》中对比佛教五戒说:夫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语,信也。是五者修,则成其人,显其亲,不亦孝乎

< img src="https://www.jingangjyw.com/imgs/4083/05918098.jpg" style="width: 333px; height: auto;"/>

用契嵩大师的话说,如果一个人具备了五戒十善,“岂有为人弟者不悌其兄,为人子者不孝其亲,为人室者而不敬其夫,为人友者而不以善相致,为人臣者不忠其君,为人君者而不仁其民,是天下之无有也。”意思是说,只要做到五戒十善,那么世俗的仁义忠孝即一应俱全了。

佛教的五戒十善与儒家的仁义忠孝都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良药,佛教的伦理化主要的目标就是劝人为善。《增一阿含》经中大迦叶问释迦牟尼侍者阿难:何等偈子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阿难尊者答曰是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因为因果受报的理论成为众生行善积德的警醒。

经常被问起佛教方面的各种问题,佛教是消极的么?出家众是不孝的么?更有甚者说自己也想学佛但放不下酒色怎么办?佛教不是消极的,在菩萨六度中的“精进般若”即是破消极之说;关于孝,传统的观念里讲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父母在不远游,当跪拜赡养”等都是儒家所倡导的孝道。但佛教所说的孝与儒教是不同的,佛家所说的孝是指弘道济世,救利众生。《沙门不敬王者论》所言:一人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另外的所谓放不下酒色之贪,实则为无修之念,既然连自度的心都没有,即便灵山现前也是无缘可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宣说的对象,是对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圣者宣说的,是空圣者所“执”、帮助众生脱离烦恼苦厄到达涅槃彼岸的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诠释的诸法空性与真空妙有以及佛法的不可思议性,只有在正确的实修和正念的精进中才能受益。所有停留在名相上的知见和无修无证的侃侃而谈,对自身能量的增强并没有什么加持。修与修虽然有异,但修与不修更是不同。

行者悟涛,奉经之路于贵州贵阳清镇灵官寺,受住持妙证法师接引加持,金台禅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法布施仪式在大雄宝殿前殊胜展开。祈愿正法永住,众生平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